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解密外交部翻译室如何培养总理翻译
2010年04月08日 18:24凤凰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总理翻译是怎样炼成的——外交部翻译室解密

□记者李光

在中国大陆,高层政界鲜有曝光度,这个神秘世界偶尔透露的点滴信息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好奇,以致一切与之相关的人物都极易形成公众关注焦点。每年“两会”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翻译于是常常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窗口。

2010年“两会”闭幕后,女翻译张璐因其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现出色而被大陆网民热捧,各大门户网站几乎都开辟了有关张璐的专题网页,其出身、求学及工作经历被媒体多方挖掘。

而在此之前,张建敏、朱彤、费胜潮等翻译都曾因为历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而为公众熟知,有些也曾一度引起类似的追捧风潮。不过,这些红色翻译是如何从民间走到领导人身边的,却一直鲜为人知。

翻译中的“国家队”

张璐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年入学,2000年毕业后考入中国外交部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级翻译经验,是国家领导人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

据张璐大学时的班主任崔峙老师回忆,张璐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好学生,大学期间就在各种英语比赛中获奖。“不过,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是没有意料到的。”崔峙告诉记者,张璐当年放弃了很好的出国机会,以英语成绩最高分考入外交部,“她是外交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考进外交部翻译室的第一人”。

外交部翻译室下设英文处、法文处和培训处,集中了英、法翻译,主要负责外交文件、文书的笔译,并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领导外事活动的口译。在外交部的各地区司,还有其他各语种的外事翻译。

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过家鼎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向来出自外交部,虽然中联办等部门也有翻译人员,但副总理以上级别领导人的翻译基本都是外交部派去的,“外交部的翻译可以说是‘国家队’”。作为外事翻译,对敏感问题的把握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高级翻译的最重要优势。

严格的筛选和考察

过家鼎在1981至1986年期间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在此之前,他曾参加过朝鲜停战协定、三次中美联合公报以及周恩来总理接待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时的翻译工作。过家鼎主管翻译室期间,翻译室由副司级升格为司级,不过名字依旧沿用“翻译室”。

过家鼎告诉记者:“每年外交部招聘来的人员,翻译室有优先选择权,特别是口译人才。”

进入外交部翻译室的新成员首先要参加近一年“魔鬼训练”。这一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段时间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各位前辈每天陪同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的练习;第二阶段是在工作中培训,参加一些笔译初稿和不太重要的口译活动。培训结束后,才算成为翻译室真正的一员。

上世纪80年代,翻译室当时共有五十多人,“现在听说有七八十人”。但是能够成为担任国家领导人翻译人选的,英语和法语各有不过两三个人。算下来,比例在10%之内。如何在几十名精英当中确定10%的比例,要经过翻译室领导的长年考察。考察的原则,是当年周恩来对外事干部提出的十六字要求:“站稳立场,熟悉业务,掌握政策,严守纪律。”

过家鼎告诉记者:“当年,我们这些给国家领导人当翻译的都是经过公安部审查批准的,历史清白,政治可靠。有一些有海外关系或者出身不好的译员都不能承担领导人的翻译工作。”

后来,过家鼎成为翻译室主任,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便落在他的头上。他要根据这些译员平时的工作表现、日常发表的各种言论来判断其“是否立场坚定”,有一些政治上不可靠的就只能“限制性使用”。

当年,从一名翻译室的普通翻译到成为国家领导人的高级翻译,差不多需要十来年的时间。此外,“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一般都是党员”。

根据总理喜好加强学习

此次张璐在温家宝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最为网民所称道的,是她对温家宝在讲话中引用的诸多古诗词的翻译。例如,温家宝引用《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网友发现张璐的翻译很巧妙,“汉语以‘九’为多,所以用‘九死’,但英语一般要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够”。

再如,“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一句,张璐译为: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译文直译: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一位专业人士点评说:“‘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ce(分歧)而不是用anger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急智,比较得体。”

以上内容截选自《凤凰周刊》2010年第10期,总359期。

更多完整内容欢迎订阅凤凰周刊官方网站http://www.ifengweekly.com/

总理   翻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宋建新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