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李克强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特别致辞
2010年01月31日 22:02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去年四季度,中国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价格水平由负转正,经济回升的基础得到巩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我们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1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这是李克强在回答论坛主席施瓦布的提问。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回顾去年,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筹划今年,我们有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条件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可逆转。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100位以后;城市和沿海地区虽然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还比较低。改善民生、实现全面进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付出的代价大,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战胜重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转变,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这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创新发展模式。

我们将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面对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加。同时,大力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效益。近十几年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一年有近千万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既改变着城乡结构,又扩大了国内需求。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沿海城市带和中西部城市群并立的发展格局。

1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这是李克强在回答提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我们将依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保护好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应;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吸收更多就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990-200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已经下降46%。最近,中国政府又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进一步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自主节能减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决心。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

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继续推进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30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中国的出口中,约55%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商品。在中国的进口中,近70%是来自各国的工业制成品。开放使中国的发展成果为国际社会所共享,实现了互利互惠。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式,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需要重申的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在总体和平的环境下实现的,从而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今后的发展更需要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以通过优势和资源的互补实现和平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

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应对危机的初步成果,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过去中寻求进步,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发展。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对发展理念、经济模式、治理结构、全球性挑战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认真思考,以谋划好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