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工资统计新政将拉低平均工资降低居民社保标准
2009年10月30日 11:15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按照狄煌此前的测算,如果将私营企业职工工资纳入统计,则2007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将下降15%。如果将全部城乡劳动者纳入社会平均工资统计,那么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下降的更大,虽然数据会更为真实。

拉低居民社保标准

由于平均工资是制订社会保障政策、计算社会保险征收比例和法律赔偿的依据。那么,新的职工平均工资数字,是否会带来社会保障标准的降低?

在我国,劳动平均工资数的变化,会涉及到居民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缴纳基准的变化。目前,这五大保险缴纳基数,是以劳动者所在省份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费基数,按年缴纳。单位缴纳基数0.4%-20%不等,个人缴纳基数单0-8%不等。

养老金、优抚金的发放,以及国家赔偿法的标准,同样与平均工资水平挂钩。《军人优待抚恤条例》规定,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因战、因公不同等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50%不等。

在此条件下,如果不作其它相应的改革,平均工资水平降低,的确可能影响上述的各项福利保障标准。

比如在北京的企事业单位,由单位为个人缴纳的公积金,是按照原来北京月平均工资3000元的3倍,即9000元缴纳的。这样每月单位缴纳的公积金金额就是9000元乘以8%-12%。如果北京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那么单位缴纳的公积金就会减少。如果下降15%,那么一年下来,单位为个人缴纳的公积金就会少1300元。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优待抚恤处处长董天夫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统计局新的平均工资数下降或者升高,民政部都会按照新的数字来执行抚恤标准。

不降居民福利为原则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新增的私企工资数据会否影响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统计的变化,尽管会拉低后者的平均水平,今后即使要调整一些相关的政策,有关部门也尽可能从稳定和连续性方向上考虑,不会给现行政策带来太大的波动。

原则是尽可能不因数据统计范围的变化,给其他具体政策实施带来太大的冲击,“相关基数的调整,肯定不会出现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这么巨大的幅度”。

这位人士坦言,短期来看各相关部门主要还是做好工资数据的搜集和统计,现期仍然会对于体制内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私企平均工资两大类分别发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宾告诉记者,未来实施实行不降低居民福利的办法,其实政策调整,技术难度并不大。

比如,如果过去赔偿金是按照年平均工资的20倍计算,是20万,在平均工资下降1半后,可以将赔偿金按照年平均工资的40倍计算,这样最后赔偿的数字还是20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