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的引资
韩杰是河北人,工作后定居北京。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从国有企业“下海”,从事进出口生意,因此认识了不少外商、港商。
据韩杰介绍,当时,鲍林键任职于香港建滔化工集团,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覆铜面板生产企业。覆铜面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溶剂是甲醇经氧化后的产品甲醛,而甲醇通常由石油化工的方式获得。2003年年初,国际原油价格飞涨,建滔集团急需找到替代方式生产甲醇。
生产甲醇的另一种方法,是对炼焦时产生的焦炉煤气进行脱硫处理,在催化剂下合成。鲍林键一行的目的是在内地寻找合适的地方建厂,以煤化工的方式生产甲醇。当时,建滔计划在内地投资一个年产10万吨甲醇、100万吨焦炭的企业。
2003年3月,鲍林键等人开始在产煤大省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考察投资建厂事宜。韩杰在鲍林键一行路过北京回香港时,款待鲍林键一行。席间韩杰了解到鲍林键的目的后,建议他们去河北看一看。不仅因为河北有煤,更重要的是,韩杰在老家河北“有人”。
在河北考察的第一站就是邢台,“当初去邢台是因为邢台的煤开采年头少,煤质也比较适合。再有就是去邢台投资可能政策条件比较好。”韩杰回忆说。
由于先前准备比较充分,鲍林键一行在邢台的考察很顺利,建滔很快就决定在邢台市下辖的内丘县投资建厂。一期投资9亿元。
引资有功,奖金难拿
据韩杰回忆,建滔第二次到邢台考察时,他曾向邢台市有关领导问起了奖励政策的事。对方回答说:“再等等,万一不成呢?”韩杰想想也是,光自己领到河北考察的就不少了,大多数外商转一圈就走了,很多都是没谱的事。
建滔在邢台投资的事有眉目后,韩杰又找到相关领导,想签署相关的投资引荐人协议。这个时候他觉得地方官的态度全变了,“他们以各种理由推托。他们说,一来正值‘非典’时期,不便于组织会议研究,也不便于同北京来的人频繁见面,‘非典’过后再商量;二是正在进行机构改革,撤销经贸委、成立商务局,人员变动较大,工作关系尚未理顺,要等机构改革完成后再研究;三是邢台市即将出台新‘六十条’,新文件政策会更好、条件会更优惠,到时候按新‘六十条’精神办。” 2004年2月,韩杰给邢台市人民政府写了一份书面申请(《关于落实引荐外资奖励政策的申请报告》)。同年11月,邢台市政府给出了批复意见,“由内丘县处理。”韩杰找到了内丘县政府,但内丘县说做不了主,还得找市里。就这样,韩杰在邢台市与内丘县之间打转,没有结果。 2004年11月底,《邢台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妥善解决内丘香港建滔煤化工项目引资人奖励意见》,首次明确内丘县是建滔项目受益者,奖金由内丘县受理,但没有提究竟该发多少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