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人不停地发明、推出新产品,把咸阳推向医药保健产业的前端,另一面,它也被演化成一座保健品造假之城,被人诟病。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505”火了,造假也日渐猖獗。“从它一推出,市场上就有假冒产品了。”来辉武说。当时,市场上的505假冒品、衍生品“多得惊人”。有传言说,为了假冒装有多味中草药,咸阳市周边农村的麦草都卖空了。
2000年前后,有精明的咸阳人注意到了一个趋势:代理配送制将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将此视为发财的天赐良机。
在民间,有人单独或合伙出资,将小药厂、制药车间租赁或承包到手,有的通过买断一些制药企业某个产品的销售权,也以满足药厂的低限投料条件,成为某药品的全国独家总代理商。
而在实际中,自行制假掺假,或代理商要求厂家添减成分,这也是咸阳市现今众多假药形成产业的开端。
知情者称,有些人以代理商身份和医药采购供应站的名义,从药厂购进多件药品,其用意是获得代理经销目标药物的资格,套取全套资料,然后以此为掩盖,开始“原模原样”加工,再无限量、不间断地假冒、替换出售。
“药品的造假,花两三万元就可入门,简单到需造什么假药,就到药店买一盒真药,不用配方,就能很快造出来。”当地的稽查人员介绍说。
因为原料从中草药市场上可以买到,加工也不需发愁:如果要大蜜丸,可以找农户手工加工;如果要胶囊,可以找地下作坊,用压板机加工;甚至包括一些保健品厂、诊所的制剂室都承揽来料加工。
为给子虚乌有的假药披上“合法外衣”,就假冒或凭空捏造药企的名称和生产批号;同时,当地“配套”服务堪称迅捷,从盗用国药准字文号伪造各种证照、文件,印制药盒,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类审批公章、证照,都可以伪造得来。
疯狂的假冒活动对新兴的医药产业构成致命威胁。尽管工商、食药监和公安部门连续摧毁制售假药的犯罪团伙,但一个时期,它仍是一种赤裸裸的商业性的活动。
咸阳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马康民曾向媒体披露,2005年,在查处中发现,仅咸阳市通过铁路发往全国各地的假药最多时一天就达几千件,还不包括邮寄和公路运输等渠道。
“这个城市好像天然就吸引那些假药炮制者,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这个地方太想发展了,或者别的方面出了问题?”不少当地人这样质疑。
“回想起来,那些年情况相当复杂,不是几个形容词所能概括的。”一位学界人士分析说,“假药在哪个区域都存在,不是唯独咸阳存在这个问题。连国家药监局都出事了(指郑筱萸腐败案),就别说基层的事了。”
假药产业的生态图谱
据称,咸阳制售假药团伙从包装设计、进料、制假、发布广告、贴标签、开税务发票均有专人负责,形成假药产供销一条龙,“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自去年以来,在当地执法部门声势浩大的“地毯式清查打击”下,这一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与此同时,假药的制售出现了新动向。
目前在咸阳城区租房推销假药的人,背后的假药加工点大多已从周陵镇、正阳镇和马庄镇等城郊农村,转移至泾阳、礼泉、杨凌等地。有的人直接从沈阳加工“产品”,转为类似“一级批发商”的角色。
“现在都回到原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水平上了。因为(假药案)一旦案值超过5万元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一位满脸胡茬的“从业”男子介绍目前的假药产业现状,“现在有很多人收手了,但这行不是完全不能做。”他说。
从2007年开始,“络腮胡”和3个同事下岗后合伙做狗皮膏药,这个号称主治风湿的“传世奇方”膏药到现在还卖得很火。据称,膏药是用辣椒精和起止痛作用的违禁西药用小铁锅熬制的,成本很低。
经多番努力下,时代周报记者和一位从事西医临床的“宋医生”取得联系。
在确认不被透露真实姓名之后,“宋医生”向记者描述了她“被人拖入制售假药歧途”的短暂经历。
2006年,“宋医生”看到从事医药营销能赚钱,由她一人出资10万元,另两人具体搞经营,合伙代理经销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药物的资格,该药是国家正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是价格高,利润薄。
半年后,不过问具体经营的“宋医生”注意到他们还经销着“利君沙”、“吗丁啉”等知名制药企业的产品,追问之下,才知两人未经她同意搞起了制售假药“更来钱的勾当”。
“我是专业医生,但从外观上却一点也分辨不出真伪,其实所谓的利君沙里装的是劣质螺旋霉素,“吗丁啉”里是胃复安成分,就是用同类低价原料药制成好药、贵药。”
后来,合伙人想要增加“经销品种”,让“宋医生”帮着生产比真药效果还好的假药。
她知道这是当地所指另一种层面上的假药—在治疗癫痫病“纯中药”制剂中偷偷添加抗癫痫的西药;在壮阳的“纯中药”中加入“伟哥”粉(枸橼酸西地那非);在减肥药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在治疗皮肤病的中成药里加入激素“醋酸泼尼松”等。
但深谙医药的“宋医生”最清楚不过,这是一个及其恶毒的骗局—西药的服用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在中药里随意加入西药成分,可能使患者超量服用,造成药物毒性,严重时不啻是一剂致人死亡的毒药。
最终,“宋医生”终止了这个合伙生意。除了良知使然,更是一种医生的本能和道德。
但8至20倍的暴利,地下的假药产销者瞪着贪婪的眼睛,“像做时装一样”,继续延续着什么药品卖得火,就立即假冒销售它。
“像温州鞋业一样,咸阳的医药保健品业也需要政府出面,采取专向行动重点治理,重塑‘药都’形象。”咸阳医药销售公司某领导这样评价道,目前咸阳的打击风暴,已收到效果。
相关人士认为,相关法律缺位凸显,执法中“取证难、处理难”的尴尬,“捉放曹”式的以罚代管,“制假者与监管者之间的“说不清”的利益关系,以及监管资讯的不透明等,都是制售假药行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主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马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