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广东古镇叫板神木模式 看病收费吃药不要钱(图)
2009年08月13日 03:20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官华直言,在古镇社会保障体系中,村集体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除了基本门诊保险,村集体还为每人支付重大疾病保险50元/年,免费教育制度中,村集体承担70%,困难群众救助方面承担50%。

神木免费医疗大包大揽,古镇却将一项基本原则纳入门诊保险—“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据了解,2006年,相关医保政策尚未成型,古镇就开始了对门诊医保保费和支出的相关测算。统计结果显示,常住人口每年看病平均在4.6次左右,预计每人每次的门诊药费为15—25元。

门诊医报试行半年以来,尽管少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次的药方费用可能达到60-70元,但坐在七坊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所的药柜前,站长赖国修却依然一脸轻松:“在目前的情况看,平均处方都是23块多点。”

身为站长的赖国修说,自己虽然了解药费情况,但并不用操心财务的事。和其他12家卫生站一样,七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财务、药物流通都由古镇人民医院统一管理。

根据古镇基本门诊医疗保险相关规定,社区门诊补充医疗保险医疗费用采取包干负责制。

每个月的月底前,相关基金管理委员会将按照每人4元的标准,提取10%的风险预留金,此外的资金向古镇人民医院拨付费用,用以包干使用。

古镇社保局局长林树坚说:“把病人看病费用整体打包,交给古镇人民医院,运营成本下降了10%。”

而在副镇长官华看来,这种“政府打包购买服务”的模式,还抑制了医生开大处方的冲动。

黄时美是古镇人民医院负责古镇所有社区卫生站工作的社区办主任。他说,实行包干后,患者吃多少药都不需要向医院付费,大处方不仅不能赚取更多利润,相反让医院得不偿失。

事实上,包干制度也并没有造成医院入不敷出。数据显示,群众看病的积极性增加。今年1-6月份,群众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达157215人次,就诊总金额将近360万元。而市镇两级统筹收入为400多万元,基本上能够保证卫生站的正常运转。

可持续之计

在过去的报道中,受神木县“免费”的诱惑,大量求医者涌入神木县级定点医院。当地一位开办私人诊所的女士曾对媒体表示:“在定点医院,有病的住不进去,治好了的不出院。免费医疗,对老百姓是好政策,但对那些不知足的人肯定是个不好的政策。”

情况相似,在古镇,相关政策施行之后,全镇社区医院看病的患者增加10%-15%。

事实上,古镇门诊医保规定,参保人因患常见病门诊就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具的用药一般不超过2天,为治疗部分慢性病开具的用药一般不超过3-5天。

古镇社保局局长林树坚说,这样的制度设计是为了防止资源滥用。

此外,虽然拿药不用钱,但3块钱的挂号费却必不可少,依然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古镇专门研发的软件中,同一天就医两次会被系统监控,每次就医的药方也将永久保存。

廖新波:

古镇模式优于神木

“相比神木免费医疗,古镇模式更具有推广的价值。”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医政的副厅长廖新波说,在多年前的调研中,他就开始关注中山的医保制度。他认为,古镇的医保制度确实有其优越之处。

时代周报:神木“免费医疗”对重大疾病的保障令人印象深刻,而古镇医保制度最具特色的是针对常见病的门诊保险。对于这种制度设计有何看法?

廖新波:这些年来,我经常批评我们国家长期实行的“大病统筹”医保方针。我认为,医改的重点在于基础医疗,解决基本问题,把医保重点放在小病上,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小病不向大病发展;而有了预防控制,也可能为未来节省更多的资金。

不过,古镇设立门诊保险,它同样是建立在几年前早已实现重大疾病保险的基础上,对此,我也并不赞同,基本门诊保险应该先于重大疾病。

时代周报:以古镇的门诊医保模式,是否可以遏制“医药养医”的现象?

廖新波: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规范用药,如果可以像古镇这样“吃药不用钱”,破解以药养医也就不成问题了。

通过政府主导,使医生的价值通过治疗效果等绩效考核得以体现,就不再需要通过开大处方来增加收入。

时代周报:相比神木模式,古镇是否更具有推广价值?

廖新波:神木模式是绝对不能推广的。而多年来,古镇具有集体医疗、合作医疗的基础,参保人都是乡里乡亲,保险额度是从少到多逐渐完善起来的。

可以说,中山古镇能做的,广州可以做,甚至珠三角都可以做,但非珠三角地区就不一定可以施行。

时代周报:为什么有些地区不能推广?

廖新波:面对地区的差异性,推广一种良好的医保模式,需要省政府在财政上进行平衡,也需要各地经验得到及时的总结。

<< 上一页12下一页 >>
看病贵   神木   门诊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