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村民说上次耗资千万元的含砷污水治理工程刚刚结束不到3个月,这次又出现含砷污水下排,这种单纯的污水治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上游有毒污水的威胁,只会陷入“污染-治理”循环怪圈。目前,有关部门只是定期对相关河道进行监测,上游经常在晚上或下大雨时偷偷下排污水。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在相关跨界河道上建立监测站,实时监测河流水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同时,江苏、山东有关地区和部门应建立跨界治污的长效机制,彻底杜绝上游下排有毒污水,让老百姓不再生活在担惊受怕的环境里。
山东临沂市亿鑫化工有限公司非法排污
砷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江苏省环保厅,徐州市环保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立即派人赶到邳州,协调处理此次砷污染事件。记者与他们联系,希望采访此次砷污染的具体情况,但他们均以“事情正在处理”“不方便透露”等理由予以拒绝。因此,记者没能拿到这次砷污染的具体数据。
山东省临沂市环保局局长段卫东告诉记者,此次污染事件由临沂市高新区一家名为亿鑫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引起。该厂今年4月份私自安装了有机反应釜,利用砷酸生产一种名为阿散酸的饲料添加剂,这一过程产生了大量含砷废水,而且浓度较高。以前,企业将污水暗藏在园区内的一个池子中。到了汛期,企业偷偷往外排放这些污水,造成整个南涑河流域及其下游的江苏邳州水体含砷超标。排放的次数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调查。
对此,临沂市环保局采取了四个措施:一是找到污染源,锁定排污企业,将其关闭。7月23日,临沂市环保局已经发现南涑河水体含砷超标,经过逐个断面地排查,24日中午锁定了排污企业,即亿鑫化工有限公司。临沂市高新区管委会随即将企业关闭,切断污染源。同时,因为这一案件属企业私自、非法排污,临沂市环保局将其定性为刑事案件,已经移交司法机关审理。目前,企业法人代表、实际经营者、两名副厂长一共四人已经被刑拘。
二是查清原因后,马上把临沂境内的污染水体,用筑坝拦截措施,从下游到上游层层拦截。临沂市一共设了14道坝,拦截河道20公里左右、水体70万立方米左右。目前,绝大部分超标水体被拦在临沂境内(即南涑河流域),只有极少部分流向江苏。
三是处置超标水体。临沂市动员沿途乡镇,出动人员向河内抛洒石灰,在重点河段抛洒三氯化铁,并出动冲锋舟搅拌,降低水体砷化物浓度。目前,临沂境内南涑河流域所有水体砷含量已由最初的18毫克/升降低到0.5毫克/升左右。
同时,临沂市用沂河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每次将3个流量的南涑河污染水体放入武河上游,然后用18个流量沂河水和3个流量污水处理厂水体(共21个流量)进行稀释;再将第一次稀释后的水体导入武(河)沂(河)导流区,然后用200个流量沂河水进行再稀释。这样处理后,沂河水体流到鲁苏交界处的临沂市郯城县的沂河马头闸时,砷含量降到了0.004毫克/升左右(三类水标准是0.5毫克/升)。
据悉,目前临沂、邳州两方环保人员一天两次,分别同时取水、检测,共同在报告上确认签字,再报送各自省份环保部门以及水利部和环保部。淮委的流动检测车和环保部的专家目前仍在当地,继续关注事情处置。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