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拆招
在一系列的暗访中,记者给大大小小的中介公司出了不少难题,但他们看来已是经验丰富,见招拆招,没有一丝含糊,没有一道题能难住神通广大的中介,而银行二套房贷背后的漏洞,也就此一览无遗。
难题1 首付
我要再买一套100万左右的小户型二手房,但我现在身上只有20来万,完全不符合二套房要首付4成的标准,怎么办?
中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了,都算不上是难题。我们会牵头,让你跟卖家签订一份合同,将总价做高。像你这种情况,想贷70多万的话,可以将总价做到120万,这样去掉首付4成,也就是48万,你可以贷到72万,而你实际只要付28万的首付,相当于3成都不到。否则按照100万,你最多只能贷到60万。”
记者:“那不是要多付税吗?”
中介:“那当然,而且卖家多出来的税也得你付。不过,税才能要多少钱啊?相比于这么点钱,你能拿到更多的贷款,才是最实在的。”
记者:“那总价做高,卖家会不会给我造成风险?比如他最后说没拿到那么多首付,合同上的首付金额毕竟比我实际付的要高很多。”
中介:“做高房价和做低房价,都是现在通行的做法了,一个是为了多贷款,一个是为了少交税,基本上没什么风险,卖家反正只要拿到他想要的钱就行了,所有事情都是我们出面的。”
【政策解读】
继杭州、北京、深圳等地收紧二套房贷后,上海、成都等地也正式收紧二套房贷款政策。日前,上海银监局转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款规定,包括首付40%,严防“假首付”、“零首付”等。
难题2 利率
我首套房的贷款还没还清,暂时也还不清,但我还是想再买一套,利率上能像首套房那样打折吗?因为听说二套房不仅不能打折,还要上浮10%。
中介:“当然可以了,上浮10%,那还有谁去找他们贷啊?首套房没还清贷款的,我们也经常碰到,这些都是小事情。只要你能还得起,就能贷得出。”
记者:“可是我去附近的建行问了一下,他们说是要上浮10%的。”
中介:“你自己过去找他们贷款,总归会告诉你不行的,他们会说额度指标已经基本完成,不一定上浮10%,但肯定不会给你打折了,只能由我们来。”
记者:“你们怎么就可以?”
中介:“贷款中介在银行内部都有关系啊,能贷出去么,银行总归是赚钱的。”
【政策解读】
尽管目前银监会并没有明文规定二套房利率要上浮10%,但这个政策已在大银行间口头通知,接下来很可能将实行。记者算了一笔账,5年以上商业贷款利率为5.94%,上浮10%就是6.534%,而7折是4.158%,一上一下,利率竟然可以差到2.3%以上!二者几乎天壤之别。
难题3 收入
我收入不是很高,首套房就是父母资助买的,那买二套房,银行还会给我放贷吗?
中介:“我不是说了吗?贷款方面,不是你要操心的。很多买房的人,像你们这种小两口,赚钱不太多,怕贷不出来,但银行怎么知道你真正的收入?你到时候不要拿工资条什么的去做资产证明,假如能在单位开个收入证明,就可以了。”
记者:“有用吗?”
中介:“有用的。当然,你也别贷了还不起,比如你一个月赚2000元,还贷一个月要8000元,那从你自身来说,都没必要做这样的贷款。我们做的,是比如你一个月赚2000元,需要还银行1500元。一般来说,银行不会放这样的贷款,因为风险比较大,你稍微做个收入证明,我们再用用关系,这笔贷款就能下来了。”
【政策解读】
商业贷款的月还款额,银行都是按照月收入的一半来操作的,这也是为了证明贷款者可以正常还款,不影响生活。
难题4 户籍
听说外地户口在贷款方面会受到诸多的限制,像首付成数和利率的优惠幅度?你能让我们享受二套房首付3成、利率打7折的优惠吗?
中介:“外地户口在银行那边,确实有一些限制,但我们通过贷款中介,是可以做到一样的,不会给你提高首付成数,也不会提高你的利率折扣。”
记者:“他们不怕风险吗?”
中介:“外地户口只是相对的,假如你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他们为什么不做你的生意?户口是假的,钱才是真的!银行有些话,你是不能听的,他们经常也就是忽悠忽悠。”
【政策解读】
上海银监局发布的上半年上海房地产信贷运行分析报告指出,个人住房贷款在结构上有个明显变化是,外地人士住房贷款由一季度减少5.1亿元变为二季度增加92.1亿元。外地人士住房贷款增量占比已由1-4月的19%升至1-6月33%。虽然上半年外籍人士住房贷款净减少,但6月份净增加了3.4亿元。这些都表明,控制炒房的一些措施,已渐渐失效,投资、投机购房大幅上升。
【监管应对】上海银监局强化房贷风险监测
上海银监局近日召开了2009年年中工作会议,他们表示已经注意到了如今楼市的状况,强调“将强化风险监测,关注房地产信贷管理,加强对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查访力度”。
上海银监局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贯彻落实二套房按揭贷款政策,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自住住房贷款需求,对投资、投机性住房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强化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监测和提示,定期进行房地产和相关上下游行业风险的压力测试,督促银行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合规性,关注房地产项目的建造风险和完工风险。
银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上海全市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68.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6亿元,同比多增180.1亿元。3月份以来,个人房贷业务随楼市成交量逐月放量而大增,6月份增加129.8亿元,创历史单月最大增量纪录,而二季度增量也创历史新高。上海《青年报》
【记者观察】
贷款中介,玩的就是高风险
在记者的暗访中,房产中介大包大揽,大有没有不敢接的买卖的架势,而在他们身后,则总有贷款中介的身影出没。
贷款中介本身是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很多都打着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的招牌,但事实上都差不多。贷款中介与某家或是某几家银行支行的信贷部门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向银行提供业务信息,协助有签约关系的银行机构办理贷款,从中赚取手续费。
随着贷款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购房者直接从银行贷款,第一是对手续不够了解,其次是可能资质不够,对他们来说,贷款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贷款中介的业务因而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法规、监管的不到位,在利益的推动下,包括一些大型的贷款中介,也都越来越多地开始打擦边球。
除了正规的业务之外,很多贷款中介做的业务,对银行来说其实是高风险的。比如最正常的房贷,个人向银行申请,要提供多种证明,而且贷款额度有限,但在贷款中介那里,他们都可以搞定,甚至连个人收入证明这样的“硬性证明”,他们都能在收费后帮你做到。一些中小房产中介公司,为了提高业务的成功率,也会和贷款中介合作。
尽管有专家表示,“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跟贷款中介有着很大关系”,但事实上,各家银行对贷款中介都是态度暧昧的。有些银行甚至把一些贷款业务“内定”给了贷款中介,有让银行业务人员减轻工作量的原因,也有不少不足为外人道的猫腻成分在其中———比如,有人去贷款,银行表示不能办理,但可以推荐他到某中介去办理,这时,他就可以从贷款中介处拿到介绍费。
不过,随着目前监管层的措施越来越严格,贷款中介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读者互动】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楼市报道《疯狂的楼市》,每天围绕不同话题展开。如果您在购房中有什么故事或感受,欢迎来电来信与我们分享,我们将选登其中反馈。参与互动活动的读者,可能获得精美礼品。
本报新闻热线:61933111
【读者心声】
算出来房子的成本并不难,问题是算出来之后,房价照样涨。好像也没听说过物价局出手监管房价。
———秦女士
看到报道中有开发商直截了当地说捂盘是房地产业的常规做法,我真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消费者感到悲哀。开发商为什么能这么猖狂?
———陈先生
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就是日子再苦也要节衣缩食买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家。但是大家看看开发商的嘴脸,就知道现在还是应该坚持住,就是不买房!
———租房结婚的孔先生
上海《青年报》
作者:
陈宏
编辑:
黄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