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京调研校漂族租房:一些村庄聚集上万 存安全隐患
2009年08月06日 03:18新京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各种问题爆发

24岁的小李来自山东农村,现在中关村电子卖场帮着卖器件。去年,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唐家岭村,租住在一个11平米的屋子里,月租400元,如今已涨到500元。

小李说,他和很多人一样,怀揣梦想来到北京,但在高房价的现实下,他只能选择这些便宜的出租房。

随着小李们的增多,各种问题也爆发出来。

人多了,水也成了问题。房屋加高后,水送不到高层,各家各户只能安上水泵,谁家的功率小,家里的水就会时断时续。

原有的管道也满足不了现状。村委会负责人说,如今村内上下水是一条管道,这就意味着输送自来水的管子,长年累月在污水中泡着。

逐渐盖高的楼房更是隐忧。按照规定,村内二层以上(包括二层)的房屋都得不到审批,很多加盖到五六层的房子,其地基承载力仅为两三层,有的甚至是平房标准的地基。

除了加盖在自己小楼上的,一些占道搭建的出租房,使得原本不宽的道路更为狭窄。很多建筑之间的通道,仅能容一人通行。

希望借鉴北坞村模式

此前,北京市政府公布了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唐家岭村就在其中。如何整治?村委会一筹莫展。

从6月开始,市、区领导纷纷前来视察,近日海淀区政府确定,唐家岭村将作为海淀的试点村落,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理。但试点方案还没有眉目。

北坞村模式是村里目前考虑的对策之一。现有的大量高层住宅要拆或要加固,都不可能,村内的水管、街道等也不具备改造的条件。

村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近期海淀区政府将组织参观北坞村试点,村里期望这种模式能在唐家岭村推行,实行村民整体搬迁上楼。但由于村内大量地都是农田,建设用地奇缺,要实现此目标,还需相关部门审批。

本报记者 蒋彦鑫

402大学生搬进村庄“公寓”

昌平丰善村称最多时有千余大学生租住,该村正待整体动迁

●昌平丰善村

八达岭高速沙河段东侧,距昌平城区十余公里的丰善村原本很边缘,但近年来不断涌入的外来租房客,打破了这个村子的平静。

丰善村村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该村备案租住的大学生有402人,流动人口为4100余人。

大学生进村当房客

昨日,丰善村村口,不见村牌,只有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下称经管学院)的路标醒目。多年来,这所学校已取代丰善村成为过往公交经停的站名。

从这所学校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些人成了丰善村的房客,最多时甚至超过了丰善村的常住人口。

相较京郊多数农村,丰善村内店铺林立,繁华又年轻化。相隔不远便会有网吧、美甲店或台球室,还有一家挂着旅馆招牌的娱乐城,杂货店醒目位置多摆放手机装饰一类的时尚品。

中午时分,村里穿梭着年轻的面孔,他们大多20出头,操着外地口音与卖凉皮、煎饼的商贩交易,随后消失在各个岔路口。

岔路内的不少人家,都张贴着出租房屋的广告,并特意注明“能上网”。

比校舍便宜的“公寓”

经管学院西墙外的一条岔路内,有两个“学生公寓”。虽正值暑期,但其中一家的入住率仍接近80%。

这家平房“公寓”呈双排列,有十余个房间。房间陈设简单,没有窗户通风,光线昏暗。在易燃彩钢板搭建的顶棚下方,铺设着几根电线。这样的房间每天要价30元,月租300元。

小静和室友已在此住了一个月,她们都是经管学院大一的学生。相比校舍,她们认为“公寓”空间大,上网、用电更自由,如果每年住9个月,两人的实际房租比学校8人间1600元的收费更便宜。

除了在校生,“公寓”内还有准备参加自考的房客,走廊的墙壁成了他们的临时公告栏,张贴着备考信息。

一位开展租房业务较早的村民,现在已是一家2层旅店的老板。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经管学院迁来后,租房收入成了不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扩建房屋也很正常。而他的旅馆,由于是装修好的楼房,且有独立卫浴,每间房月租加电费能达到600多元。

昨日,该村流动人口管理站陈姓负责人表示,该村有200多户人家在出租房屋。

在向北京市法制办汇报的情况中,丰善村备案租住的大学生有402人,流动人口为4100余人。

村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2006年至2008年,该村最多曾居住过千余名大学生。

为给地铁昌平线让路,丰善村正待整体动迁。按村委会的说法,1个月后,该村现址将被夷为平地。

部分学生已表示,将向学校东头的于辛庄村转移。而该村的一家“公寓”老板也期待着开学后生意能火起来。(傅沙沙)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黄鸣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