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力拓中国负责人胡士泰的“金元”“谍战”
2009年07月20日 12:11南方网张小平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自从200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以来,力拓等国际三大矿业就一直试图让中国成为自己抬高供货价格的缺口,而作为本地人的胡士泰自然要为此承担许多不可告知的特殊使命。

胡士泰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也是那些跨国公司驻华高管时常处于两难选择中的典型代表——在职业素养和国家利益之间,他们常常充满困惑,但又不得不做出选择。

这正如那个著名的“囚徒困境”案例:两个囚徒为了保障自己不受到最大的惩罚,往往会放弃最佳的免于惩罚的方案,从而选择让自己的惩罚降到最低的最优方案,以避免承受遭遇最重惩罚的风险。同样,这些跨国公司驻华高管在面对自己国家利益和外国公司利益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之下,如果选择维护国家利益、放弃公司利益,他不能得到前者的任何奖赏而可能会遭到后者的责罚;如果选择损害国家利益、维护公司利益,他会得到后者的奖赏并有极可能脱逃前者的惩罚。

果断选择维护公司利益的胡士泰,尽管已经成功地把国籍改成了澳大利亚,但思维上却依旧很“中国”。他很巧妙高超地利用自己的“中国智慧”去为外国公司谋取最大的利益。他无疑是一个缺乏爱国意识的最佳职业经理人。

“谍战”与国家权力出场

作为出生于中国的澳大利亚人,胡士泰很清楚要在谈判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为了能够了解到比谈判对手“中钢协”更多的市场信息,胡士泰和其所带领的力拓中国区销售团队,深入到三四线城市的小钢厂,去深度挖掘各种“机密信息”,包括: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

胡士泰重视“调查”的价值,更晓得“内鬼”的作用。胡士泰清楚地知道,“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因此,胡士泰在中国区主政期间,非常关心如何利用“金元”手段,来腐化与诱惑中国主要钢铁厂的中高层管理者,首钢高管谭以新就是其“金元战略”的最佳猎物。

为了能够打破中钢协所制定的谈判统一战线,靠着“金元”攻势,胡士泰把与自己过从甚密的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中首国际)总经理助理、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拉下了水,合力打造了一条力拓与中国买家之间的商业贿赂链。

商业谍报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胡士泰通过这一条独特的商业贿赂链,诱惑国内大钢厂铁矿石贸易部门中的某些人,从国际矿商那里拿到更多的长协矿(矿石一般分长协矿和现货矿。长协矿是避免矿石价格波动太大,从而设定一个长期的价格。这样,在价格上涨时,采购商不会太吃亏;在价格下跌时,供货商不会太吃亏。),然后以高价倒卖给小钢厂套利,利用国家机密与国际矿石商私下进行非法交易。

在这轮交易中,受益的是两头,受损的是中间环节。而掌握长协矿的中间环节是少数几家有进口资质的央属单位。这又涉及到一个垄断部门利益的问题。

尽管,胡士泰不是矿山的集团高层,不会正式出现在铁矿石的谈判桌上。但胡士泰利用他独特的人脉与信息优势,给矿商集团提供大量的机密信息,而正是这些机密信息,让处在谈判桌另一端的中钢协倍感难受,经常是还没出牌,就已经完全被对方看清楚了所有底细。

一手明牌让中钢协常常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在中钢协获得授权,代替宝钢成为中方需求谈判代表时,也曾一度以“强硬”姿态示人。但由于内部信息的外泄,使得中钢协在内忧外患之下显得应对乏力。

由于长时间无法与国际矿商达成协议,迫于压力,中钢协很可能最终不得不接受此前新日铁与力拓达成的首发价:粉矿在2008年度基础上下降32.95%,块矿在2008年度基础上下降44.47%。而这个价格与中钢协之前的心理价位相差甚远。此前,中钢协一直强调,铁矿石长期合同价格要降到2007年的水平。有人计算,胡士泰处心积虑地“为虎作伥”,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不下于上百亿。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间谍事件”有把集团利益上升为产业利益、产业利益又上升为国家利益之嫌,于是一场商业竞争无限上纲上线,最终成为一场捍卫国家利益的声势浩大的“战争”。耐人寻味的是,“间谍事件”发生在国际矿石价格战及中铝收购力拓股份案最终夭折的背景之下,某些部门的恼羞成怒可想而知。但这种以国家权力对此环节上的某些个人所进行的精准出击,则得到很多社会情绪的拥护,也达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

据了解,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胡士泰等人,仍处于被刑事拘留的阶段。

(南方人物周刊)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胡士泰   中国   力拓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