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用历史透视未来 为中国寻找镜鉴
2006年12月04日 11:39投票数: 顶一下

内容标准:我们需要学什么

中国新闻周刊:这部专题片讲述了9个国家500多年的历史,每个国家只有50分钟。在内容上着重于什么?

麦天枢:我们每一集都采用了单纯化的取舍办法,单纯化的过程就是思想明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看看国内需要什么;二是突出人物。

比如英国。专题片在介绍英国崛起的故事中强调了这样几个要素: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与突破,以瓦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学说。专题片还提到了自由贸易对英国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比如,在介绍法国和德国时指出,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两百多次血腥的战争,可谓旧恨加新仇。但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之后都认识到,两国关系僵持下去,不但会影响彼此的建设与发展,而且会影响欧洲的未来。所以,两国领导人理性地伸出双手,从而顺利开启了两国和欧洲的新时代。

再比如我们要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介绍为什么会出现美国这样一个社会。电视片用了很多时间铺垫美国建国以前的事情。美国在建国前并不是白纸一张,“五月花”号绝不是简单地拉了一船男男女女登陆。它是拉着欧洲文化的经验,拉着欧洲社会的契约精神一起登陆的。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通过时,看起来只是几十个人在费城开会,但背后却是比较普遍的法制化、自治化,这已成为美国小镇普遍的生活方式。

还比如电视片要说明英国为什么能够崛起?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创建了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那就是“法在议会,王在法下”。因此,片子用了很多时间陈述这一历史事实。其实,“走向现代”这一集的题目原来曾想使用“王在法下”。

第二就是突出人物。这些国家面临重要历史时刻的时候,都有一些杰出的社会精英勇敢而理智地担当了历史重任,辉煌地出现在引领民众的舞台上。片子对华盛顿、瓦特、牛顿、亚当·斯密、拿破仑、俾斯麦、李斯特、哥伦布、大久保利通等人物,都给予了浓墨重彩的陈述。

中国新闻周刊:《大国崛起》作为一部政论性很强的专题片,还表达了哪些思想?

麦天枢:《大国崛起》还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那就是妥协精神。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需要协商、让步与妥协,美国、英国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这样的经验。

与中国的一元社会不同,西方社会即便在工业革命之前也不是一元的。那时他们的最高权威是两元的,精神权威是教皇,世俗权威是国王。由于有一种对等的力量存在,没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社会始终就有一种“商量”的习惯。

而中国社会是一元社会、道德社会,是绝对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从一个社会转变为另一个社会,都是通过暴力和震荡,扫荡生命,扫荡社会风气,扫荡财富,扫荡一切,就像把橱柜腾空以后从头再来。

9个国家的历史直接或间接、正面或反面都证明,妥协合作支付的社会成本最低。那些以激烈的方式追求社会目标的社会,往往不能有效地达到目标。因此,用渐进方式转型为另一个更高质量的社会,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目标。这是我们做这个片子时的一个基本共识。

   编辑: 9527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