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
2009年12月02日 14:57光明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梁启超记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时说: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台北《人间世》半月刊第四册五二页。)史家们千万不能忽略这“肃宫廷”三字,如果不对西太后采取措施的话,宫廷又如何能“肃”呢?

西太后是维新运动的最大障碍。杀一个荣禄,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由杀荣禄而包围颐和园,处置西太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维新派早就有过类似想法。康有为声称,如果要“尊君权”,“非去太后不可”。(台北《人间世》半月刊第三三一页。)杨深秀也曾向文悌透露:“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日本外务省档案一·六。一、四——二——二,四九——八三。)

最可靠的确证是毕永年的《诡谋直纪》。毕永年,湖南长沙人,会党首领,谭嗣同、唐才常的好友。戊戌政变前夕到达北京,被引见康有为,受命在包围颐和园时,乘机捕杀西太后。《诡谋直纪》是他关于此事的日记,节录如下:

二十九日……夜九时,(康)召仆至其室,谓仆日:“汝知今日之危急乎?太后欲于九月天津大阅时弑皇上,将奈之何?吾欲效唐朝张柬之废武后之举,然天子手无寸兵,殊难举事。吾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入京,欲令其为李多祚也。”

八月初一日,仆见谭君,与商此事,谭云:“此事甚不可,而康先生必欲为之,且使皇上面谕,我将奈之何!我亦决矣。兄能在此助我,甚善,但不知康欲如何用兄也。”午后一时,谭又病剧,不能久谈而出。夜八时,忽传上谕,袁以侍郎侯补。康与梁正晚餐,乃拍案叫绝曰:“天子真圣明,较我等所献之计尤觉隆重,袁必更喜而图报矣。”康即起身命仆随至其室,询仆如何办法。仆曰:“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但当定计面临地耳,然仆终疑袁不可用也。”康曰:“袁极可用,吾已得其允据矣。”乃于几间取袁所上康书示仆,其书中极谢康之荐引拨擢,并云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康谓仆曰:“汝观袁有如此语,尚不可用乎?”仆曰:“袁可用矣,然先生欲令仆为何事?”康曰:“吾欲令汝往袁幕中为参谋,以监督之何如?”仆曰:“仆一人在袁幕中何用,且袁一人如有异志,非仆一人所能制也。”康曰:“或以百人交汝率之,何如?至袁统兵率颐和园时,汝则率百人奉诏往执西后而废之可也。”

初三日,但见康氏兄弟及梁氏等纷纷奔走,意甚心迫。午膳时钱君告仆曰:“康先生欲弑太后奈何?”仆曰“兄何知之?”钱曰:“顷梁君谓我云:先生之意,其奏知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乎?兄何不一探之等语。然则此事显然矣,将奈之何?”仆曰:“我久知之,彼欲使我为成济也,兄且俟之。”(日本外务省档案一·六·一·四一二一二,四九一三一五——四九一三一八。)此件大约写作于一八九九年初。当时,毕永年和康有为矛盾已深,写成后交给了日人平山周,平山周交给了日本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同年二月八日,小田切万寿之助将它上报给日本外务次官都筑磬六。(日本外务省档案一·六·一·四一二一二,四九一三一二——四九一三一四。)它为了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的有关活动提供了最确凿的材料(冯自由在《毕永年削发记》一文中有简略记载,但未说明资料来源,见《革命逸史》初集第七四页。),它所记载的某些情节也可与其他材料互相印证。例如捕杀西太后的人选,除毕永年外,还曾急催唐才常入京,这正与袁世凯《戊戌日记》所载谭嗣同称“电湖南招集好将多人”相合。又如它记载康有为告诉毕永年,已派人往远处离间袁世凯与荣禄之间的关系,这同《康南海自编年谱》的说法一致。当然,也有个别情节不准确,例如它记夜访袁世凯的为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三人,这是因为谭嗣同没有将全部真实情况告诉毕永年,出于猜测之故。

在《上摄政王书》中,康有为说:“今者两宫皆弃臣民而长逝矣,臣子哀痛有所终极,过去陈迹渐如烟云。虽然,千秋以后之史家,于戊戌之事岂能阙焉而弗为记载,使长留谋颐和园之一疑案不得表白,则天下后世非有疑于先帝之孝,则有疑于先帝之明,而不然者又将有疑于大行太皇太后之慈。”(《戊戌变法》第二册五一九页。)为了维护封建伦理,康有为力图否认有关事实。他没有想到,这一“疑案”终于得出了违反他的意志的“表白”。历史是糊弄不得的。

附记:承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教授松本英纪惠借日本外务省档案缩微胶卷。特此致谢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1985年9月4日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天石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