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悼词嚎啕大哭 毛泽东为何不参加周恩来追悼会?
2009年09月21日 09:38人民网-读书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追悼会前一天,也就是1976年1月14日的下午,又是小孟给主席读报的时间。小孟给主席读了追悼会上由邓小平同志致的悼词的清样。

小孟读着,忍着眼泪。毛泽东不再是默默地听着,他泪如泉涌,失声痛哭,他依旧没说一句话,他又能说些什么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他的痛哭,已诉说了他深厚的情感,这里有对患难与共的战友的哀伤,有对几十年来交往的回顾,有对自己暮年多病的悲凉,有对自己已无力回天的沮丧。周恩来的谢世,也许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代人的退出。毛泽东大概也感到了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伤。

听悼词时的嚎啕大哭,能不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这里面能没有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

在后来几天每次给毛泽东读有关悼念活动的文章,各国的唁电,他都会默默地流泪。每当小孟发现时,她自己也不忍再读下去。她会想起汪东兴的叮嘱:主席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多读这样的文章了。

周总理逝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都未能摆脱悲伤的情绪。本来,还可以说说笑笑的主席,因为总理的去世,仿佛一下子带走了他本已不多的欢乐。那段日子里,他脸上几乎已无笑容。他常常沉默着。

就在这种气氛中,1976年的春节到来了。1975年12月26日,他度过了他最后的一个生日。1976年2月4日,他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他的最后一个生日,还有过一些快乐,而他的最后一个春节,却难得有一点欢愉。

除夕夜,他的住所,依旧显得冷清而寂寞,没有亲人的团聚,也没有招待朋友的宴席,只有小张、小孟陪伴着他。

当午夜,中南海外边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时,他听得那么真切,他一下子意识到了这是除夕,这是春节。他看看小张,又看看小孟,用他那低沉而有些沙哑的声音说:

“放点鞭炮吧,你们也应该过过节。”

谁能相信,这就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个春节。他的悲凉,他的寡言,难道没有对已故战友,对周总理的悼念?

当我们看到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和小战士谈学文化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来到农民家做客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托起菲律宾马科斯夫人的手轻轻一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毛泽东给小孟讲故事,话家常的时候,我们能不觉得,毛泽东是个极富于感情的人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是个富于感情的人,他虽然早已被称为“领袖”、“救星”,早已高高在上,但他同情弱者,看重友情,感情细腻而丰富,这不能不说是他一贯的性格特点。

从他留下的诗词里,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既有缠绵悱恻,又有豪迈果敢,既有潺潺流水,又有气壮河山。诗言志,更言情,30多首诗词,更是他丰富感情的见证。(摘自《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作者:郭金荣 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上一页12下一页 >>
1975年   四人帮   马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