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看领袖的用人艺术
2009年08月29日 10:5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林彪] [毛泽东]

日前,读了彭红英、余世诚发表在《党史博览》上的一篇文章《历史揭秘:看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和争论》。历史揭秘自然是告诉你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然而它的意义却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给人启发,对于做好现在的事情有所帮助。那么,我们应该从“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和争论”看什么?

实事求是地看,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环境人性的宽敞。当时是战争条件下,机断专行,不搞争论才是正常,然而作为一线军事指挥员,林彪却敢于也能够公开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一方面说明当时党内军内的民主气氛是浓厚的,政治生活也是正常的,允许人们各抒己见;另一方面也说明那时的林彪也是直率和坦荡的,有意见从不藏着掖着,挑明了说。环境的宽松,人性的敞亮,造成了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才使得我们党的事业焕发勃勃生机,蒸蒸日上,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二看战略战术的配合。从毛泽东与林彪九次分歧和争论中,我们看到的是伟大战略家与伟大战术家的伟大配合。战略家考虑侧重的是对全局和长远的有利,而战术家考虑侧重的是打得赢。比如四平攻坚战,尽管打得很艰难,也很惨烈,从战术讲,付出的牺牲太大;但从战略上讲,毛泽东坚信它的牺牲却是对全局和长远有利。同时,四平攻坚战吃亏,也让林彪更加清醒,知耻而后勇,领教了国军陈明仁的厉害,也就不敢那么轻敌了。

三看问题意识的贡献。解决问题,首要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进而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红军上井冈山,天天吃南瓜,又遭遇挫折,这是明摆的事实。林彪把它当做一个严肃的问题提出来,“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也许认识上显得有些幼稚,但及时反映了部队真实的思想状况,也把解决这一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直接促进了毛泽东的深入思考,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实际效果。

四看实践第一的观点。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政策、方针、路线自然是从实际出发的,显然这里的“实际”也只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所掌握或预计的实际,代表了实际的多数,但未必穷尽实际的一切。作为一线指挥员还会遇到新的实际,因此不能唯上唯书,只能唯实。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抗战时八路军作战方针从“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调整为“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就是毛泽东对林彪指挥平型关大捷实践经验的认真汲取。

五看领袖用人的艺术。尽管林彪与毛泽东有过九次甚至更多的分歧和争论,但毛泽东却从未对林彪弃而不用。尽管毛泽东没有给林彪留下类似“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溢美之词,但毛泽东对林彪的喜爱和器重却是不同寻常。这是为什么?有三点不容忽视:其一是毛泽东对林彪带兵打仗之才的器重。其二是毛泽东对敢于公开叫板的林彪的充分信任。其三是那时的分歧和争论却也惯常,无须上纲上线。用人的艺术,实际上就是看人的眼光,容人的肚量。

下一页附文: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分歧和争论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