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云南全境解放 "学生军"立了大功(图)
2009年07月21日 14:45扬子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参加解放军去剿匪

78岁的耿桓挽起裤管,大腿上还有累累伤痕,“这是弹片伤,剿匪留下的纪念,”他乐观地说。

“耿桓……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军……公安74团二连。”耿桓保存的证件上,还有这样的记录。这些部队几经整编,人们熟悉的称谓还有“云南边防纵队”。

昆明保卫战结束后,云南面临的情况是,国民党残余仍然遍布全省。

青春小伙耿桓和当时的很多进步学生一样,光荣参加了解放军。他随所在部队很快坐上窄轨火车,一天之后到达蒙自,之后继续向南开进。当时他所在的解放军云南边防三团,奉命到河口剿匪。

历经炮火的洗炼,耿桓是幸运的,因为他活了下来,虽然被弹片炸伤。

如今回忆起来,他说“解放战争让老百姓有了田地,能够吃饱穿暖,可以说是人心所向的。”虽然如今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像昆明的许多社区老人一样,乐观安享晚年。

一个将军的回忆:保卫昆明,扎草人巡游壮声势

陈家贵,这个91岁高龄的老将军,解放云南时他是13军37师111团团长。他曾是刘伯承的部下,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云南的战争,后任(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战争使他失去了右眼,至今头部还有7块弹片。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温暖的昆明,虽然近来因病说话沉缓,但一说起解放昆明的过程,仍然清醒。

卢汉起义

新中国宣布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西南方面尤其是云南尚未解放,时任“云南省主席”卢汉掌握着云南大局。国民党企图建立以四川为设防重点、以云南为战略后方的“西南反共基地”。

中共中央和刘伯承、邓小平都先后给卢汉写信,争取能够争取他起义。当时,大半个中国都已解放,国民党大势已去。

卢汉经历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起义。

1949年12月9日晚10点,卢汉在昆明五华山(昆明城区最高点,政府办公所在地)光复楼宣布:“云南起义了!”同时,他电告中共中央表示起义,受到热烈祝贺。

一面五星红旗在五华山瞭望台升起!第二天,就有青年学生和群众在街头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昆明保卫战

卢汉虽然宣布昆明起义了,但是还将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反扑。

几天之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等约4万余人,从昆明周围向城区发动进攻,国军给予“攻下昆明,准许自由行动三天”的“奖赏”。昆明保卫战打响。当时,昆明的黄土坡、北教场、南窑、大板桥、巫家坝一带都是双方交战地点。昆明城墙保护下的市民,时时能听到枪炮声的巨响,不少市民冒着炮火支援起义军。他们修筑工事,组织运输物资,散发标语。

有亲历者还记得,由于城内守兵不多,曾用几十辆汽车扎上草人在城墙周围进行声势浩大巡逻,昭示力量。

1950年   军军长   学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都市时报记者 白三伟 张友平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