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跳舞 潜伏上海的中共间谍刘人寿(图)
2009年05月21日 10:25解放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民权号”军舰上学收发报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情报人员如何练就精湛技术截取情报?刘人寿的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他是在国民党“民权号”军舰上学的收发报技术。

抗战爆发后,17岁的刘人寿怀着一腔报国热情,与女友黄景荷等人直奔延安。在那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刘人寿在延安接到姐姐来信,称母亲希望刘人寿能到重庆相见。刘人寿立即将信呈交潘汉年。潘汉年当时正考虑在日伪控制的上海建立情报网,便让刘人寿、黄景荷利用这个机会,先去重庆,再伺机返回上海。

1939年初,刘人寿与黄景荷登上军车,辗转到了重庆,住进亲戚家中。不久,潘汉年也到了重庆。

此时,刘人寿得知黄景荷的表哥陈震在国民党“民权号”军舰上任报务员,他无比兴奋,心想这是学习无线电技术的绝好机会。1939年5月3日、4日,日本飞机连续轰炸重庆,刘人寿以躲避轰炸和学一门技术以便找个好工作为由找到陈震。陈震主动带他到停泊在东距重庆30里的唐家沱的“民权号”军舰上,并住在舰上学习收发报。按照规定,外人留宿军舰,必须得到舰长同意。主持舰务的副舰长与陈震以及黄景荷的哥哥都是同乡,又是同学,当然乐意做个顺水人情。当下,陈震写了保单,就将刘人寿带上军舰。

学习收发报是一项很单调的工作,但刘人寿却视它为一种革命武器,除星期日去重庆看望姐姐和亲戚以外,平时都坚持在军舰上刻苦学习。两个月后,刘人寿已经能每分钟发电码120个,超过了每分钟80个的合格标准。他在“民权号”上试发了几次电报,对方都表示满意。

50年后方知密电详情

到1947年,因潘汉年远赴香港,其在上海的情报系统,实际负责人已是刘人寿。

淮海战役前夕,地下党员吴仲禧以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职衔被派往徐州剿总服务。这样一个重要位置令潘汉年、刘人寿极为欣喜,他们希望吴仲禧尽力在前方多收集情报。吴仲禧找到当年保定军校的同窗吴石,吴石给他的学生、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发了介绍信,要李树正对吴仲禧多加关照。

1948年夏天,吴仲禧到徐州后,受到李树正热情接待,亲自带他到总部机要室看作战地图。见军用地图上详细标明了双方部队的驻地、番号、兵种等,把东起海州、西至商丘的整条战线的行事反映得清清楚楚,当时他就默记了一部分。第二天他又借口进入机要室,把主要部署用笔记了下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白彦平 张骏 朱燕亮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