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有民主: 起草章程保障党内民主 |
|
同盟会中部总会虽然冠以同盟会的名义,却不再接受孙文以及名存实亡的同盟会东京本部的支配领导。在由宋教仁执笔撰写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中,不仅确立了公民权利法案加政府权力架构的制度性框架,而且规定它所虚置的会长不仅需要选举产生,而且在行使职权时必须经过“总务干事全体之署名”,从而在制度层面杜绝了像孙文那样“作事近于专制跋扈”的现象。假如没有“会员须保守本会一切秘密”的特殊规定,该章程完全适用于宪政民主社会的议会政党。【详细】 |
|
革命有策略: 另起炉灶准备中部起义 |
|
宋教仁提出过革命三策:上策为联络北方军队,以东三省为后援,一举而占领北京,上策最善,但是最难;中策是沿江各省同时并举,先立政府,然后北伐;下策是边地革命,进据边要,徐图进取,以东三省或云南、广东、广西为地点,已经过多次实践,行之而败,而且容易酿成分裂之祸。黄花岗之役后,同盟会人心涣散。宋教仁与谭人凤等毅然在上海另起炉灶,独立执行中策。并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以共进会与文学社为基础,在两湖新军间鼓吹革命,于是有武昌起义之成功。【详细】 |
|
革命有底线: 保护国土苦心难被理解 |
|
袁世凯“得《间岛问题》,电召先生归国”。宋教仁本想回国,因为他想在协助清政府保住间岛的同时,象吴禄贞那样潜入清政府中从事革命活动。不料《民报》馆转来两封信,大意为:“你既回国做官,将来我等回国做革命工作,如被你拿奖,请勿用刑讯。”良苦用心不被同志理解,宋教仁于是取消回国的计划。袁世凯因宋教仁著书有功,命驻日公使送给酬金2000元,“先生不受,驻日使固强之,先生随散之留东之困乏者。且谓:吾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之赚几文钱也”。 【详细】 |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