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怎么赚钱: 利用公权力在金融上牟利 |
|
在西征借款中,外资银行实际收取的年利率为8%~10%,银行在其中的获利空间已经相当大。而报给大清国中央的利率,远比这还要高,这就是胡雪岩在左宗棠默许甚至合伙下所加的“帽子”(浮报)。只因手中有权,转转手就能赚到比银行还多的大钱,这是后世绝大多数崇拜者们望尘莫及的。靠权力吃贷款差额和佣金之外,胡雪岩的另一大支柱产业金融业,其依托的也是权力带来的低成本公款存款。构成胡雪岩财富基础的没有“正常”生意——与其说他经营商业不如说他经营权力。
【详细】 |
|
胡雪岩的隐患: 财产权无保证取决于公权力 |
|
以清末商人胡雪岩的兴衰史为例,机会主义的官方立场使得商人不得不时刻准备迎接未知的官方意旨,而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最突出的是商人财产权不确定的问题。公权力像一把利剑时刻悬挂在商人头上,官方一纸通令,就可以让商人变成自己的债务人,万贯家财顷刻之间便化为乌有。而当商人有幸成为官家的债权人时,要想及时、有效、足额地实现自己的债权,却难以实现。商人财产不确定或缺乏保障造成的后果就是私人商业活动难以连续,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详细】 |
|
胡雪岩的败亡: 太近公权被扩张公权力吞噬 |
|
对胡雪岩来说,尽管他可以利用钱庄和官方存款来支撑自己的大笔生意和投机,但他的收入仍然要依靠经商活动。而按照商人谋利原则行事,又难免不触犯官场禁忌。一旦找到机会,曾经成就了胡雪岩事业的公权力会毫不留情地反转过来,对胡雪岩进行清算。胡雪岩的败落首先是在政治方面,其次才是商业上的。究其原因则与过分接近官府(国家公权力),以及公权力的无限扩张有关,文煜存款和阜康票号挤兑事件都是导火索而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古语再次验证。【详细】 |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