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至高境界 周恩来给白崇禧改讲稿
2009年09月18日 08:50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共有评论0

长信直呈白崇禧

1937年8月2日,蒋介石邀白崇禧赴南京共商抗日大计。李宗仁一方面对形势判断错误,认为日本人不可能行动太快;另一方面十分倚仗白崇禧的足智多谋,担心蒋介石搞阴谋诡计。白崇禧也举棋不定,一时难以抉择。

谢和赓十分着急。他担心过多的猜测最终会导致合作的搁浅,于是连夜写了一封长信直呈白崇禧,表示抗日救亡必将成为国家生活中的主题,在这种时候蒋介石不会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建议白崇禧以民族利益为重,迅速赴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抗战,而桂系才能借机打出广西,把自己的力量深入到蒋介石的统治区,从而提高桂系在全国民众中的声望。李宗仁、白崇禧才会成为广大人民拥护的英雄。

8月4日,白崇禧飞赴南京,临行前要求谢和赓一同前往。

自8月5日起,谢和赓开始在白崇禧办公室中处理日常的文件和函电,成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9月,在白崇禧的推荐下,蒋介石又委任谢和赓为大本营国防会议的唯一秘书,在秘书长张群的指导下,作国防会议的记录和会议需办的事务工作。

进入10月,日本人步步向首都南京靠近。谢和赓总结抗战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写成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建议书——《全民性全国军事总动员纲要》。此时已成为蒋介石头号智囊的国民政府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对此文大加赞赏,采纳了其中的一些意见,将其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一时成为抗日名言。

后来李宗仁知道了,也说:“和赓很行!”也许是对他过去当众批评过谢和赓的补偿,谢和赓被破格提升为上校。

白副总长麾下“八级文官”

1938年2月,韦永成和程思远极为郑重地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提出了一个要求:“白副总长身边的参议刘仲容和机要秘书谢和赓应该加入国民党了,这是委座的意思……”

谢和赓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要求谢和赓照李宗仁、白崇禧的意思办理。不过谢和赓发现国民党入党手续不严密,有空子可钻。他办理完入党的手续之后,按理要寄送表格到中央党部存档的,但这些事一概由谢和赓负责,所以他将自己的扣下,只寄出了刘仲容的。当时时局紧张,所有人都想当然地以为谢和赓是国民党员了。谢和赓就这样瞒天过海,最终也没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在武汉失陷之前,下发了军事部门高级人员填报文官登记合格证的通知。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关怀下”,谢和赓成为这次登记中唯一获得八级的军官,同时也是最年轻的军官。周恩来获悉此事后称赞道:“和赓,你这一招走得很对,让他们(指李宗仁、白崇禧)深信你有升官发财的愿望哩!太妙了……”

周恩来改稿

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组织师长以上将领在武昌集训,白祟禧要到会发表演讲。他把讲话稿交给了谢和赓和另外两名秘书,限他们各自完稿,一周内呈阅。明显带有考察部下之意。

谢和赓不敢怠慢,奋战了二天三夜,拿出了一份初稿。之后请李克农转交给周恩来斧正。次日,谢和赓过江去取稿,到家打开一看,周先生已用红笔删去了千多字。

谢和赓喜愧交加,愧的是自己作文、做人经验确实有限;喜的则是经周恩来一改后文章的确明晰不少。李克农也说:“讲稿改得很好,这才完全体现了白崇禧军训部长的地位、立场和口气,避免使用指责国民党中央军脱离群众的语气,也避免使用指责政治部工作缺点的字眼……原稿所提出的政治训练原则、方法,与我党的太相似了,应当改一改。”

训话当天,白崇禧并没有照稿子念,但训话的内容与谢和赓所起草的完全一样。谁能想到,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对国民党军官的训话稿,竟然是由一个共产党员起草,又由另一个共产党员修改完成的。(文/季我努 摘自《中华儿女》2009年8月刊)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