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胜利:日本投降和中国陆军总部受降内幕
2009年08月15日 11:05中国黄埔军校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给冈村宁次的两个“第一号命令”

在代表日本于投降书上签字之同时,冈村受领了两道命令。一为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名义下达之“第7号命令”;一为以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名义下达之“军字第一号命令”。根据降书内第七、第八两条中的明确规定:“自此以后,……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受降地区之所有日本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类命令之责”等语。故签降以后,对日军不再使用“备忘录”之形式,而一律用命令或训令下达。

蒋介石下达之“第一号命令”,内容冗长,全约2500字,款、项、节、目十分繁琐。其中不外重申《降书》及历次《备忘录》的内容。其不同之点,约有以下几项:(一)命令之第一条说:“根据日本帝国政府、日本帝国大本营向联合国最高统帅签定之降书,及联合国最高统帅对日本帝国所下之第一号命令,兹对中国战区内中华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除外)、台湾以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之日本陆海空军,颁布本命令”;第二条庚款:“除另有命令外,凡向本委员长投降之日军,应继续供给其所属军民衣食及医药物品”。辛款之第四项:“一切军事设备及建筑,包括陆海军航空基地、防空基地、海港、军港、军火库及各种仓库、永久及临时陆上及海岸防御工事、要塞及其他设防区域,连同上述各种建筑及设备之计划与图样,须保持完好,并须将一切工厂、工场、研究所、试验所、实验室、试验站技术资料、专利品计划图样,以及一切制造发明,直接间接便利作战所用之其他物品,或与作战有关之军事组织所用或意欲运用之物品,保持完好”。壬款:“凡一切武器军火、作战器材之制造及分配,立即停止”;第四条说:“……各地日军须遵照各区受降主官之命,报告各该区日侨之姓名、住址,并收缴日侨所有之武器,……未发布处置该项日侨命令以前,……不得离开;”第五条说:?t日军及日军控制下之一切军政官员,须协助本委员长之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军队,收复台湾(含澎湖列岛)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及中华民国境内各日本军占领区……”

何应钦下达之“军字第一号命令”的主要内容有:第四条,“……贵官所属日本陆海空军,应自本(九)日上午九时起,完全受本总司令之节制指挥,不受日本政府之任何牵制;”第五条,“贵官应于本(九)日起,将?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名义取消,并自明(十)日起,改称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第七条,“……总联络部之任务,为传达及执行本总司令之命令,办理日军投降后之一切善后事项,不得主动发布任何命令。”第八条,规定各受降地区之日本投降部队长之原有司令部,着均改为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其投降代表长官原有名义,着一律取消,改称地区联络部长”。第九条规定“……地区联络部长,对中国各地区受降主官之职务,在传达及执行各受降主官之一切命令,办理该地区内日军投降后之一切善后事项,但不得主动发布任何命令。”

(四)中国占领军改变为“驻日代表团”之内情

据《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日本投降后,应由盟国派遣占领军,在日本的要地实行占领,以监督其解除武装(只保留警察武装)和《降书》之具体实施。至于撤退“占领军”则依《公告》之第十二条规定:“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当即撤退……”等语。

“陆总”在受降之初,即酝酿派遣一支占领军赴日本执行占领、监督之任务。

盟军总司令责克阿瑟上将于密苏里号主力舰上签降不久,即派遣了美国海陆空军兵力约计60万人,占领了日本的本土若干战略要地。麦帅的总部同时也移驻东京,并组成“占领军军政府”。规定:凡各盟国派驻日本的机关、军队的一切活动及征用日本的房屋、物资等,均应经过“军政府”的批准,以资约束。

由于战争结束,美军官兵思家心切,渴望回国,美国国会对于战后复员、裁军,节省军费庞大的支出预算,早已提上议事日程。决定撤退驻日之第六军,缩编驻日之第八军等部队。麦帅因美军即将裁遣,驻日占领军的镇压力量大为削弱,为了防止日本国内发生暴乱,一再要求各盟国履行《波茨坦公告》之义务,派遣占领军执行盟军任务。希望中国派遣一支5万人的占领军赴日,并授意派遣原来驻印度的新一军孙立人部队前去。因该军在缅战中很出色,享有威名。蒋介石因“剿共”内战的需要,不愿抽调一支庞大的精兵出国。在麦帅的敦促之下,经何应钦的建议,蒋介石才批准派第76师戴坚的部队赴日充任驻日占领军。该师由荣誉第2师所改编,是以抗战受伤的荣军为主体组成,也享有威望。这个师的出发准备很迫切,由“陆总”积极为之调整、充实编制和美械装备,培训干部等等。戴坚来“陆总”联系也很频繁,随时待命出发。但在受降开始以来,在苏北、山东、河北等地的国共两军随时发生武装摩擦,并逐渐扩大。迨至1946年初,蒋介石决心发动“剿共”内战。2月,在南京召集国民党军师长以上的将领举行了一次“军事整编会议”。以“陆总”名义召集,实际是由蒋介石主持的“戡乱”动员大会,为期一周。会议开始,“陆总”人员漏夜加班工作,中外新闻记者一律不予接待,会议内容,严密封锁。此时,各受降区的受降、接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原来的“战区长官部”、“方面军司令部”等等野战指挥机关,多已改称为“第×绥靖司令部”,分属各“国府主席行辕”。“剿共”大战的帷幕即将正式揭开。国民党军新的战斗序列已将戴坚的“陆军第76师”列入,因而它的赴日占领军的任务也就流产,不久即开赴“剿共”前线。当时中国赴日占领军并未派去一兵一卒,为什么未引起麦帅不满?这是因为战后的美国正掀起一股“杜鲁门主义”逆流,反对世界进步势力,自然在远东也要援蒋反共。麦帅是美国高级将领,对杜鲁门的重大决策,只能一切听命。中国免派占领军赴日,也得到麦帅的默许,乃改变方案,只派一个“驻日代表团”前去参加对日管制工作。这个代表团的全称是:“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团长为朱世明中将,团员有:李立柏、唐启琨、王武、廖季威和一等秘书傅允英等共13人。代表团的任务是:搜集、整理军事资料;调查日本陆海军的复员情况;调查日本战争罪犯的情况;办理申请盟军总部有关逮捕、引渡战犯等工作。以后,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讯甲级战犯之时,“中国驻日代表团”也出席参加。

(黄埔十期 万金裕 撰稿)

<< 上一页1112下一页 >>
受降   日军   陆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万金裕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