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金丝楠木:乾隆皇帝“假修真盗”明十三陵
2009年11月04日 12:1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 明陵楠木每根黄金万两

自朱棣定下了天寿山陵区后,明朝最后一帝崇祯皇帝葬入思陵止,天寿山陵区在230多年间,先后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另外还有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

13座皇陵依次是——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

明宣宗朱瞻基的景陵

明英宗朱祁镇的裕陵

明宪宗朱见深的茂陵

明孝宗朱祐樘的泰陵

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

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

明穆宗朱载垕的昭陵

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

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

明熹宗朱由校的德陵

明思宗朱由检的思陵

十三陵的规制主要仿南京孝陵,建筑分为地上与地下两大部分。地下部分,从最后面的宝顶往前,有明楼、祾恩殿(清称“隆恩殿”)、配殿、碑亭,再往前则是神道,神道最前端有石牌坊,道两边有石像生。

地面建筑中,最为壮观的是祾恩殿,这里是行祭的场所,建得高大富丽。祾恩殿是木结构的大型宫殿,所用的木料几乎都是上等的楠木。明谢肇淛(zhè 同“浙”)的《五杂俎·物部二》(卷十)记载,可为栋梁的楠木,当时每根就价值黄金万两,这还不算运费什么的。

楠木材质细实、富于香气且耐腐蚀、防蛀,是古代最优质的木材,因此不少有钱人家喜欢用楠木打棺材。过去有一传说,有人直接在楠木产地将棺材打好运回,启运时,放碗红烧肉在内,十天半月到家时,揭开棺盖端出来,肉还有热气,还能吃呢。

楠木主产地在中国南方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因为生长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采伐运输十分困难。采木的环境非常险恶,毒蛇猛兽出没于山林中。采木工人先要祭祀山神,纵火焚林,将毒蛇猛兽吓跑,才敢进林采伐。工人被树木压伤压死,饥饿病患的,不计其数,所以四川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可见楠木采伐之难。

楠木的运输也非常困难。因为木材粗大,深山之处又没有畅通平坦的道路,大木伐倒后,通常要等待雨季到来,利用洪水将其冲出深山。然后结成木筏,由水路经运河运到北京通县的张家湾,再经半日陆路之程运至北京崇文门外的神木厂和朝阳门外的大木厂。一棵楠木从采伐到运至北京,一般都要3—5年的时间。

明十三陵中,有三座陵的楠木使用量最大,质量也最好,分别是长陵、永陵和定陵。

以长陵为例,长陵是三进院落,正殿即祾恩殿,便坐落在第二进院内。此殿是长陵的主要建筑,非常高大宏伟。这座大殿面阔九间(长米),进深五间(长米),重檐四出,黄琉璃瓦盖顶,红墙,庄严壮丽,与故宫太和殿(明时为奉先殿)规制相同。

此殿是一座大型的楠木建筑,全部都是用金丝楠木建成,大殿面积达1956平方米,坐落于三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之上。大殿有60根木柱,柱高米,直径米,特别是大殿内排列32根巨柱,中间最大的4根柱直径达米,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可以想见,这么多的楠木,从南方运到北方,过程是如何的艰辛,要死多少工人。

此殿完工于宣德二年(1427年),从建成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该殿从没有发生过倾斜变形现象。

乾隆皇帝看中的正是这些楠木,特别是长、永、定三陵中的楠木大柱。

明光宗   乾隆   楠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倪方六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