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
2009年10月30日 10:24辽沈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皇太极的超常耐心

老实说,祖大寿这边刚一离开,皇太极就有些后悔了,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但是转念再一想,这次即使留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皇太极有这个自信,迟早,我要你死心塌地地侍奉我。他确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对于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皇太极一直以礼相待。他有的是耐心。

皇太极开始频繁给祖大寿写信,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来到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假如现在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皇太极可谓好话说尽,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他不知该怎么面对皇太极。此后皇太极将斗争重心转向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和内部改革。

再见祖大寿,是在十年之后。

锦州——兵家必争之地

自从明清争战以来,锦州成为明朝阻止清兵向西推进的重要军事堡垒。自努尔哈赤受阻于宁远城下,到皇太极围大凌河城,相距仅40余里的锦州始终坚如磐石,形成明清在宁、锦长期对峙的局面。

在锦州的正南方向18里是松山城,松山偏西南方向18里是杏山城,而杏山西南方向20里是塔山城。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和重镇宁远,如卫星一样护卫着锦州城。对明朝来说,这些据点所形成的一条防线,是拱卫山海关大门的生命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锦州,成为皇太极和他的将领们下一个军事目标。

崇德五年正月,都察院汉官参政祖可法、张存礼等人上疏,列出三条“进取”大计,第一,攻打北京,它是彻底击败明政府的举措;第二,攻打山海关,这好比将一把利剑,直抵对手的咽喉;第三,先取宁锦,这就像要伐倒一棵大树,先要剪掉它的大枝杈。

祖可法、张存礼的这一建议,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当时一些降清汉官们的意见,对清王朝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汉官们从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出发,认为清若立国辽东一隅,终非王者之策。

皇太极从满洲贵族的特殊利益和满族本身的具体历史情况出发,主张与汉官们不同。他要屯兵义州(今辽宁义县),将其作为攻取锦州的前沿阵地。只有夺取了锦宁,便能使明朝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才便于达到他议和或和而不成再战的目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