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河西名将张议潮:唐帝国在西域最后的辉煌
2009年07月14日 11:5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唐朝]

公元618年,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大唐帝国建国。大唐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其影响之大、之深远,以至于今天海外华人依然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区被称为“唐人街”。大唐开国后,举国上下从皇帝到一般民众,迅速成为一个极端崇尚武功的国度。从唐太宗起,在帝国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周边宿敌东突厥、西突厥、高昌、吐谷浑、高句丽、百济陆续被灭亡。帝国疆土在短短几十年内,爆炸似的迅速扩张。到极盛时期,大唐帝国的疆域最北端跨越蒙古高原,进入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北海(注:今贝加尔湖)成为帝国内湖;东北到达今黑龙江口地区,并跨过日本海,拥有库叶岛;最西端濒临西海(注:今里海)东岸,咸海成为帝国的内湖;西南进入今巴基斯坦境内,最南端进入越南境内。大唐帝国成为后世公认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军事实力尤其是疆域超过当时西方三个强国即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后来法兰克帝国的总和。

随着不断的开疆拓土,大唐帝国的疆域迅速扩大,成为一个拥有极为广袤的边疆地区的大国。为了有效保证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并巩固边防,公元722年,唐玄宗李隆基改变以往国防政策,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十镇,任命九大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节度使拥有巨大的权利,在所辖区域内,掌管着军事、经济和民事。成为当之无愧的“海外天子”。李隆基设立节度使的本意是试图在边境地区建立起一套巩固的国防系统,长官可以拥有实际权利,有效的抗击外来侵略。据《新唐书》记载,当时的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但是,拥有巨大权利尤其是不受制约的兵权的节度使势力迅速扩大,不久就成为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半独立性质的地方政权。这就为帝国埋下内乱的祸根。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中、晚期,这位曾经力挽狂澜,将大唐帝国从内乱带向鼎盛的皇帝此刻早已没有了当年锐意进去的志气。骄奢淫逸,任用奸佞,成为一个十足的昏君。在这方面,他和他的两位有同样经历的前辈商纣王、吴王夫差非常类似(注:关于商纣王详见灵云ら苍月《暴君还是功臣?-千秋功过话商纣》)。朝政的腐败加剧了国内本就十分复杂的局势。同时由于贪图享乐,唐玄宗根本无心顾及国家大事尤其是最重要的国防军事,放松了对边疆地区节度使的警惕。同时,为对付外敌,还对节度使大肆放权,导致节度使的权利近一步增大。在这种局面下,有巨大野心的边境节度使有了可趁之机。其中尤以安禄山野心最大。

安禄山是营州(注:即今辽宁朝阳)人。他的身世很有意思。其父亲是契丹,母亲则是阿史德氏突厥人。他本人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杂种”。从军前,安禄山在边境地区从事贩马生意。30岁时,安禄山加入大唐帝国军队。因为善于钻营,在大肆贿赂上级后,安禄山的仕途迅速蹿升。40岁时,安禄山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平卢军节度使。管辖东起渤海,北到黑水军(注:即今黑龙江流域。武则天时期设立黑水军,正式将黑龙江流域以及日本海沿岸、库叶岛纳入中国版图)。随后,他用搜刮的钱财贿赂朝廷中的大奸臣、宰相李林甫,同时不断邀宠唐玄宗李隆。为了以边功讨好皇帝喜欢拓展疆土的心理,安禄山不惜屡次出兵进攻北方的奚与契丹部落。由于唐朝此时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非常强悍。加之安禄山本人也确实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因此他的行动陆续取得成功。这极大的满足了唐玄宗对“边功”的虚荣心。安禄山的地位也迅速蹿升,最终成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东庭君王。手握重兵,而且被授予“擅断之权”。加之由于不断攻击边境部落,造成他在边境少数民族中有很大影响力,这就为他扩充军队尤其是骑兵部队创造了条件。到造反前,唐帝国50万边军中,最精锐的20万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而此刻中央朝廷能调动的却只有8万军队。两者相差悬殊。

公元755年12月16日,早已筹划多年的安禄山以所谓“吾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贼”也就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为借口,起本部由汉、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的20万大军在范阳反唐。当时,大唐帝国内地已近30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从官吏到平民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内地士兵甚至不会拉弓!安禄山起事后,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军队一触即溃。加之朝廷奸臣当道。冤杀威震西域的一代名将封常清、高仙芝,致使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公元775年12月12日,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随即于776年正月初一在洛阳称帝,建国号“大燕”,改元圣武。随后,唐朝政府强令镇守潼关的名将哥舒翰弃守出战,导致唐20万大军全军覆没。天险潼关沦陷,国都门户洞开。帝国朝野震动,以唐玄宗为首的 上层逃往四川。公元776年6月13日,叛军攻陷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安、史之乱到达顶点。不久,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太子李亨联合掌握羽林军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马嵬坡发动政变。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玄宗被强迫入蜀“避难”。太子则在军队的支持下于灵州(注:即今宁夏吴忠市)即位,他就是唐肃宗。唐肃宗起用郭子仪、李光弼,陆续击败叛军,收复河北地区。

公元757年正月,叛军发生内乱。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同年,唐军收复长安。在内外交困中,安庆绪部将史思明率由少数民族组成的精锐主力8万骑兵投降唐朝政府。唐朝当局并不信任史思明,企图消灭他。但唐朝当局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就是在还没有彻底消灭安氏叛军的前提下就匆忙对史思明下手,加之计划败露。史思明立即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呼应。公元759年,安庆绪联合史思明内外夹击,大败唐60大万军,本已好转的局势迅速恶化。公元761年3月,叛军再度爆发内讧。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唐军转入战略反攻。公元762年10月,在中央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唐朝被迫以割地的屈辱条件,借得回纥骑兵数千,收复洛阳。公元763年,在唐朝政府军和回纥联军强大攻势下,叛军瓦解,将领陆续投降,首领史朝义在范阳上吊自杀。至此,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曾经威震世界100多年的大唐帝国从此分崩离析,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对大唐帝国乃至后世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安史之乱则从根本上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和稳定的基础。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导致从西汉起就不断发展前进的中国国势尤其是军事实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中原王朝彻底丧失了以往那种“开疆拓土、饮马北海”的强悍国防思想。这对后世中国国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恶劣的影响。因此,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也是中国历史尤其是军事历史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在当时,安史之乱对唐朝边疆的稳固和统一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自不必说。由于内地唐军在战乱前已经经历长达30年的和平局面,导致其根本无力对抗长期在北部边境同契丹等少数民族作战的剽悍叛军。因此,为平叛,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立即将西域、陇右、河西、朔方一带原本用来对抗外敌的边境驻军系数皆调往内地。这就造成造边防空虚。在此局面下,唐朝在西部的另一个强悍宿敌乘虚而入,迅速占领安西四镇和陇右并最终攻占沟通中原和西域的战略咽喉河西走廊。此后,这个宿敌继续深入,甚至一度占领国都长安城。它就是唐朝在西南最强大的敌人--吐蕃王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