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孽债2》在东方电影频道开播至今,收视率一路走高,最高5.5%的收视率令该频道新年伊始就迎来了开门红。但随收视同步高涨的,却是观众和网友的讨伐声。记者在网上发现,不少观众认为,没有启用原班人马,是该剧的一大失误,长大后的孩子们明显少了“云南味”。更多的上海观众表示,该剧的台词很少出现上海话,令本地观众缺乏亲近感。
启用新人实属无奈
其实,开拍伊始,围绕着几位主演,网友的质疑声就没有停止过。对于为何没有选择《孽债》一剧中几位小演员,制片方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无奈地表示,启用新人是迫不得已。据透露,原来的那几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外形条件完全不合适出演《孽债2》,用俗话来说,就是都“长歪了”。“其实,我们在挑选新演员时,是非常用心的。可以说,他们几乎都保持了神似。”
至于有观众批评几个演员身上没有“云南味”,制片方表示:“几个孩子从云南到上海,都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发生改变很正常啊!大家都知道,孩子是最容易根据环境改变的人群。这么多年下来,他们的外在表现应该不会和土生土长的上海青年有很大差异吧!如果有,应该都存在心里了。其实,有多少孩子适合在大城市生活,这是《孽债2》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更关注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外在形象绝非重点。”
有意淡化上海味
被封为海派经典的《孽债》,当时曾特别制作了沪语版,获得本地观众的一致叫好。去年重播时,仍有老观众对该本版念念不忘。但是,《孽债2》明显淡化了沪语对白。除了吴冕、王华英等长辈偶尔会冒出几句上海话,5个长大成人的知青子女都只说普通话,令很多上海观众心生抱怨。但制片方负责人表示,《孽债2》同样制作了上海版和全国版,目前在沪播出的就是上海版。
对此,导演梁山则直言,根本没有刻意表现上海味的必要。“我们不可能拍一个跟原来的《孽债》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时代变了,情怀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孽债2》更注重反映当下现实生活,而5个小孩本身也不是上海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上海味道。”他更希望淡化了上海味道的《孽债2》可以做到“南北通吃”。
知青难以有共鸣
不过,一些当年的知青仍指出,相形之下,《孽债2》明显少了知青戏的味道,很难让他们产生足够的共鸣。身为编剧之一的张巍则表示,两部作品的主题不同,后者更注重聚焦当下年轻人对“痛苦的思索”,因此他刻意放大了叶辛原著中对知青子女的困惑、挫折、迷茫的描述。导演梁山则补充说道:“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让曾经或仍然生活在困苦中的老知青们和他们的子女,看到一点出路和方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蕾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