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沉痛:我养的小狗被那个知青吃了

二十多年后,在纪念甘南县知青插队三十周年的一次聚会上,那个杀了小黑的知青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可能他早已忘了这档事)我淡淡的应了一句,走开了。不是我肚量小,也不是我爱记仇,毕竟这件事是我深深的痛。我…

12:00

1976年9月9日:刚到北京的兴奋在哀乐声中凝固了

踏入北京的遐想和兴奋突然在一片哀乐声中凝固了,停止了,时针永远指在那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时,我和我们的队伍霎时茫然,不知所措,刚才的欢快笑语消失了,没有了,换来的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沉痛而庄严的讣…

11:20

知青馨兰:劳动,劳动,再劳动

经兵团战友介绍,打开了凤凰网上知青页面,那个“群体记忆之知青岁月”,推开了我的记忆闸门。往事如滚滚波涛,阵阵涌出。

16:06

知青霍晓风:想起当年的老八路

赵叔是我们青年点的带队干部。他高高的个子,一身退色的老式军装,有军人的气质;态度和蔼,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他烟瘾很大,抽的是老旱烟;气管炎很重,说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忽忽响;尤其睡觉打呼噜是高水…

11:23

知青寄语后代:让我们更年轻,让你们更成熟

80后我亲爱的伙伴们,建国大业有我们千万知青默默的奉献,这是我们的骄傲。有位伟人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崛起,是要牺牲一代人的。”我们就是这代人,无怨无悔!一位老知青说:“祖国强大了,我们变老了。”这句…

10:05

霍晓风:纪念插队三十五周年--《付家记》

那年代,那岁月,领袖挥手,我们永向前。百余知青,胸无点墨,只有浑身是胆。举红旗,迈大步,付家扎营盘。热情熔化千山雪,汗水浇灌丰收田,扎根农村干革命,再苦再累心里甜。上英刨树坑,大台修梯田,碾盘炮声隆…

09:57

90后寄语知青:谢谢你们为我们这些后代献出的青春

我做为一名90后,生在活在的年代比你们那时候好,你们的才华或许被遗忘在街角,你们的感情或许随风而散。但你们没有怨过谁,一然那么爱我们的国家。 我会拾回你们的才华用在建设我们的祖国,拾起你们的感情爱我…

09:51

知青古国华:1977年震惊边境的叛逃案

在东北边陲小城,人们竞相期待姹紫嫣红的来临,忽报:有人偷越国境投敌叛国了。一条震惊边境地区的消息,使边陲的春天来迟了,空气此时也凝固了,人们的呼吸也屏住了,视线也转向了是谁这么胆大,大家都在猜测会是…

09:23

知青罗明威:过年没肉 我们把老乡的病狗买来吃了

春节临近,地处云南边陲的拉祜山乡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平时连油灯也点不起的老乡,此时也搜罗出几张角票,买上一些煤油盐巴之类,准备过节。境况稍好的人家则宰头肥猪,酿点新米酒。至于烟花爆竹等玩意儿,对…

17:34

霍晓风:知青赋--献给我可爱的心灵家园

天南地北,姐妹情深意长;海角天涯,弟兄善自珍重。岁月沧桑,三十多年过去;征途艰辛,理想未改初衷。回首往事,何必叹息命运;岁月蹉跎,莫负年轻生命。

11:18

知青高双喜:偷听敌台 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多年后,在我重访管家河大队时,还在南蔡火车站碰到了当年的支书。虽然他的表情依然流露出一丝尴尬,但我的心里却早已释然了。我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能说是某人的过错,而是时代造成的。今天重提此事也只是想…

11:11

横江村知青点: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英 长得好看又善良

村里头有一姑娘叫小英,虽长得不是很高但人长得好看又善解人意,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对我们知青也很是关心。我们的知青屋建好后,小英是经常拿些青菜、土豆等特产给知青们改善生活,她曾是大队的团支部书记。

11:01

知青老姐:我们赶上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

一周后,我们又去了东北各大城市。回头才去了北京,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天天盼望着毛主席接见,结果我们是赶上毛主席第八次接见,也就是最后一次接见。 四十多年回忆起来,虽然历经多有不顺,但是我们还是很自豪的,…

10:55

知青朱之泓:滑稽的民兵演习

珍宝岛事件后,部队都在积极进行野营拉练,农村里各阶层的人们也配合这大好的革命形势有所行动。那段时间,我们队的男孩子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在必要时因地制宜地与入侵的苏修侵略者展开地道战。我队吉老汉的长孙吉…

10:07

知青朱之泓:珍宝岛冲突 准备炒面防苏修

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珍宝岛中苏边界上发生了军事冲突。其后一段时间内,冲突有扩大趋向。珍宝岛保卫战英雄事迹演讲团也到处宣讲,战斗英雄孙玉国的名字家喻户晓,报纸广播等所有媒体都连篇累牍地报道着同一内容,…

09:57

知青姚晓刚:不该有的纪念

他的笑声让我感到比冰冷的稀泥还要彻骨的冰冷。他那单薄瘦小的背影,让我至今一想起来就感到无比的凄凉。现在,还活着的我写下这篇不该有的纪念,很想跟他说:“小朋友,你就怪我吧。不然,你能怪谁呢?”

09:33

小河桥青年队: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前感人一幕

老人老泪纵横,拉了孩子一下子就跪在水晶棺前的手紧紧地抓紧了栏杆,那嘴角无声地在颤动,却听不到一丝哭泣声。行进的队伍停了下来,那些工作人员也一时没了言语,众人都静静地看着这位老人,她带了孙女跪在那默默…

11:27

西藏波密扎墨公路知青:我的鲜血献给了战友

在这种紧急关头,医院方说得马上动手术,可是医院没有血源,只能靠我们这8个人的血液来营救我们的战友。经过验血8人中只有2人符合输血条件,就是我和左定江(我们都是从工程三队,也是72年坐一个货厢进藏的战…

11:00

知青吴祖康:我进了牛棚 太太对我不离不弃

我的太太周建新原来和我在一个连队,当时是黑龙江建设兵团5师50团1营6连,也是兵团战友。我是69年去的,她比我晚一年,我们在76年春节回沪探亲的时候确定恋爱关系,一直到79年病退返程开始筹办结婚,8…

09:32

杨立伟:知青小吴被精神病蹂躏后杀害

10连的小吴是个文静、清秀的天津姑娘,白里透红的瓜子脸上,一双透明清澈的大眼睛总闪烁着好奇的神情。她是连队的养猪员,和另一名男青年一起负责饲养10多头猪,她工作勤勤恳恳,从无怨言。

09:18

知青李伟民:探亲回家路艰辛—夜逃、丢票、扒车

当时虽有政策有文件规定:国营农场职工每年可以享受一次探亲假。但不知什么原因,却没有贯彻实施。我们曾经请过假可未准,想回家啊,怎办?明的不行,就准备大胆暗得一走了之。

10:52

叶振华:酷寒东北 宿舍门口的浅黄色冰坡

高中毕业,所有毕业生都上山下乡。我本来打算报名去云南的,因为我最怕冷。可是同学们一通劝说,挣工资总比挣工分强,于是我就跟着去了黑龙江,整个一个大对角。去之前,听说那里冷到什么程度--在室外小便时要准…

09:53

知青徐娟:队友罗岩,你听见了吗?

看到“开国大典乐团总指挥罗浪老人在训练场上重登指挥台”的报道,我们激动不已。60年时光荏苒,当我们重温历史,回首往事,禁不住想起了罗浪老人的儿子罗岩同志,他曾经是盂县东梁公社北蒋村的知青。

10:40

知青朱之泓:下乡地农民眼里的林彪

林彪是被写入党章的毛主席的接班人,我们每次祝完毛主席万寿无疆后,都要紧接着祝他永远健康。然而在我下乡的第三年他却乘飞机出逃摔死在异国他乡的蒙古温都尔汗了。这种消息对于政治敏感性并不怎么强的农村来说,…

09:59

知青朱之泓:父亲被“群众专政”了

人常说“乐极生悲”,就在我骄傲地出席了学《毛著》积极分子会议后不久,小康的姐姐突然来杨郎。大康此番来不是探亲,而是专程告诉我一个足以把我打趴下的消息,我的父亲被“群专”了!

09:52

孙振娥:母亲最大愿望就是去北京看毛主席

我的母亲张素兰,今年69岁,1米68的身高已缩的不足1米65,满头的银发,额头上几道深深的皱纹镌刻着她正直勤劳、俭朴的一生,白皙的脸庞上长出了几颗寿斑,透出她刚毅、坚强诚实的性格。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

09:31

知青王志镐:追忆我的同学靳新华

1968年11月,上海位育中学(原第五十一中学)靳新华等同学自愿去江西插队的消息在上海一份报纸上刊登了,在广大应届毕业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当时是复旦附中1968届毕业生,平时住在学校里,我和同学…

09:16

苏韶华:我的小舅——老三届的平民版本

前天晚上,突然梦到小舅。很奇怪,他竟然瘸腿,拄着拐杖。我跟着他,走了挺长的一段山路。一路上,他好像一直在追问些什么,是怪我没去河南给他买药吗?

09:14

知青王汉闽:知青时的一次行窃

这宗盗窃案在当时治安状况良好的小山村引发很大轰动,裁缝匠分别向大队治保主任及几十里外的公社派出所报了案,让我紧张了好几天,所幸未查到我的头上,过了个把星期也就不了了之。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在半夜躲在被窝…

14:12

“自绝于人民自绝党”:知青血洒知青点

没有人当头头来组织,但大家买来了白纸,上山砍来了松柏枝,队上会编箩筐竹鑖师傅的主动教我们做起了花圈,几个木匠自带木料来做棺材,淳朴的村里人们连同队的干部主动地悄悄汇集到知青楼,没有哀乐,没有悼词,连…

14:08

杨立伟:三发子弹让知青刘国兴在玩笑中毙命

"嘟嘟嘟!!!"三发子弹飞出枪膛!震耳欲聋的枪声回荡在几十平方米的宿舍里,刺鼻的火药味顿时弥漫在空气中。郝强拿着的那支枪里不知谁什么时候压进三发子弹!

09:52

知青何本立:“大哥,房子又要倒了!”

1968年初冬,我和本初弟一起落户到安徽省定远县西三店公社向阳大队,那年,我20岁,是67届高中毕业生,本初弟16岁,刚上完初中一年级,我失去了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机会,本初弟连上完初中的机会也失去了。

14:57

杨立伟:铁辘轳将18岁的林晓杰砸死在井里

井口摇辘轳的人吃力地慢慢往下放。忽然,只听"咔嚓"一声响,木制的辘轳架一边断开了!铁辘轳一头坠下井口,将另一头也撅了起来,又是"咔嚓"一声,几十斤重的铁辘轳连着井绳一起掉进井里!井上的几个人拼命地向…

13:50

知青徐娟:我们知青的历史要靠自己来书写

知青运动,参与人数达三千多万,是整个人类历史上人数最大的一次大迁徙活动,是空前绝后的!对中国和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之大是不可估量的!不管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她的价值和伟大是不容否认的!

14:33

知青叶振华:物资缺乏的年代我们甚至偷鸡摸狗

下乡那些年月,全国农村的人民公社都不怎么样,我们知青的伙食更是清汤寡水。当时流传一首歌谣:兵团战士爱喝汤,早晨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暖洋洋,晚上喝汤漂大洋。因为我们是“月薪日计”,每干一天就有1块2毛…

14:18

黄全民:同学写信给北京知青办,要求去北京插队

工宣队如戈倍尔一般抓住了这个大好的宣传时机,在全校掀起了一股志愿申请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高潮,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同学纷纷写出申请要求去广阔天地干革命。最搞笑的是有一名初二的同学竟然写信给北京市知青办,…

13:36

李炳文:我们的集体户没有知青倒流回城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昔日我们曾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如今已步入“银发一族”。端详着当年下乡务农的老照片,回首在陆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青往事,情思油然而生……

16:42

知青回忆录:我吃二米饭 老乡吃窝头

回到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王卫平见到了记忆中的山山水水,回忆当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十分感动:“老乡给我们做二米饭,而老乡却吃窝窝头,那一刻我终生难忘。”

10:08

下乡牺牲第一人 那时我们离开上海仅四个月

在那个虚伪的年代,多少青年大唱“扎根农村一辈子”的高调,为的是早日被推荐上大学、上调工矿企业,到头来他们都先后实现了早早离开农村的愿望。唯有这位同学,被命运播弄,永远地留在了北大荒的土地中。

09:31

陶龙庚:忆文革中屈死的知青——胡仁衡

在上山下乡作知青的岁月里,有许多事情值得回忆与反思。但最使人难以释怀的是胡仁衡同学之死。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