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离休干部武诚:我与祖国共奋进
2009年08月07日 11:32凤凰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和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

1958年6月28日,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库尔班·吐鲁木,并和这位75岁的维吾尔老人亲切握手留念。当时的《人民日报》不但刊登了"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的长篇通讯,同时还配发了大幅照片。"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的通讯和照片还被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库尔班·吐鲁木热爱毛主席的故事,还编成了话剧和电影。从此,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就传遍了天山南北、全国上下。

我不但是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的见证人,同时还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虽然这一难忘的历史瞬间已过去50多年,但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场景还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一位普通农民,从小在地主家干活,受尽压迫剥削、过着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凄苦生活。1949年底,解放军进驻新疆于田,使他从苦难中解放出来。他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于是他萌发了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强烈愿望。

1957年春,当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在和田地区检查工作时,得知库尔班·吐鲁木要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动人事迹后,王恩茂勉励他安心劳动,做乡亲的榜样,并表示"有机会一定让你去北京"。

1958年5月,和田地委选派了189名优秀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组成参观团准备进京参加全国农具改革展览会,库尔班·吐鲁木名列其中。当时我任和田参观团的秘书,当库尔班.吐鲁木他得知可以随团去北京见毛主席时,他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还领我看了他要送给毛主席的礼品,不停的问我何时能去北京,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达北京后几天,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28日毛主席正式接见参观团全体成员。消息传来,大家都非常高兴,不少人都跳了起来。于田县的同志帮库尔班.吐鲁木将衣服洗干净,连同他的红布腰带也洗的干干净净。在住处,他高兴得跳起了民族舞。晚上,很多人躺在床上睡不着,有手表的人不时地起来看表。库尔班·吐鲁木也激动地一夜未合眼,他把带给毛主席的礼物放在床头,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惟恐沾上一丝尘土,细心地用外衣盖上。他不只一次地起床看着天上的月亮,期盼着幸福时刻的到来。

28日大约12点左右,我们乘坐大客车到达中南海。在毛主席住处,有一个专门接见群众的小草坪,绿草如茵,好似一张绿色地毯。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依次排好队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说,毛主席来了,顿时场上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只见毛主席他老人家迈着稳健的步伐朝我们走来,并向大家招手致意。在场的所有人情绪激昂,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库尔班·吐鲁木更是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几次要走出队列却被人们拦住。毛主席、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与代表团同志合影留念后,毛主席朝库尔班·吐鲁木走来。库尔班·吐鲁木也快步走出队列,走到毛主席面前,向毛主席行了民族礼。毛主席向库尔班·吐鲁木伸出了温暖的大手,库尔班·吐鲁木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毛主席通过翻译询问了他的名字、年龄和生活情况。这位75岁的维吾尔族翻身农民终于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恩人毛主席。随后,他随毛主席来到藤条圆桌旁,桌上摆放着库尔班·吐鲁木送给毛主席的礼物,毛主席看了他的礼物后,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说:"谢谢你。"毛主席和库尔班·吐鲁木合影留念。

就在毛主席与库尔班.吐鲁木握手的动人时刻,新华社高级女摄影师侯波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顿时传遍了新疆,传遍了全国。

十年浩劫难幸免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所在的新疆和田地区也难逃厄运。在文革中,各地党政机关受到冲击,遭到严重破坏,党政领导干部受到围攻、批判和关押,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文化大革命"却在这个边陲小镇开展的如火如荼。

文革前我在和田县肖尔巴格公社担任公社党委书记。该公社是当时和田地委抓的农村"五好"建设样板公社,因此,在农村发展各个方面都走在了全区前列。同时公社也就成了和田地区的对外窗口,参观、学习的样板。1966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在新疆自治区领导赛福鼎、林渤民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肖尔巴格的"五好建设"工作,对我们所做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文革开始后,我以黑样板的"走资派"被打倒,被批斗和关押。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我和王光美握手"竟然也成了一大罪状。因此,我被造反派关进了"牛棚"。在此期间,挂牌游街也成了家常便饭,不但经受了肉体的折磨,同时对我的精神世界造成严重的摧残和打击。我反复被"解放"了4次,直到1973年底,才被重新安排工作。"文化大革命"成为了我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文化大革命",保皇派和造反派的斗争从初期的文斗发展到了武斗。为了揪出党内的"走资派"。在全国各地,一大批担任领导干部的好同志被打倒。我这个公社党委书记自然也难逃厄运,炒家、批斗都成了经常事,有些老革命不忍造反派的折磨含冤离世。

1969年,和田的武斗虽有些缓和,但社会秩序仍未恢复正常。全城还在军事管制下,零星冲突时有发生,社会生产处在瘫痪状态,市民一般都不敢出行。时任公社党委书记的我,虽然不能正常工作,但公社的事还时常挂在心上。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得知公社插队知青过冬取暖问题还没解决,我决定去看个究竟。却遭到了家人的坚决反对。当时两派的冲突还在继续,兵荒马乱的,这个时候出去太危险。但知青的取暖问题又怎么办呢。我思前想后,还是说服家人,怀着侥幸的心理决定去公社看看。

我绕过据点几公里来到了公社,刚给他们安排好了取暖的炉子、烟囱等生活用品后,就被公社武斗人员将我围住。他们高喊造反有理的口号,砸了我的办公室,还要求我跟他们走一趟。我不从,他们就用一条布腰带将我的眼睛蒙住,左右挟持将我押到了他们的武斗据点,关进了"监狱"。光天化日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随便抓人,曾经在电影里看到过,如今却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想起当时就像一场噩梦。

到了晚上,屋子一片漆黑,突然听到一声枪响。接着,两个武斗人员端着油灯,手持步枪走进了我的房间。其中一人大声喝道:你是不是黄诚的黑爪牙?你是假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我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不认识国民党。话音未落,只听到"砰"的一声枪响,被打落的墙皮落在了我身上。这一枪让我更加愤怒。我大声喊道:"我就是共产党员,那些乱杀无辜好人的才是国民党"。恼羞成怒的武斗人员见我顶撞,端起步枪就向我刺来。我本能的一躲,刺刀戳穿了我的衣袖,另一名武装人员又将我拉到了一边,嘴里不停的嘟囔着,说这是给你的见面礼,还说要扫扫我的威风,尝尝他们的厉害。

在关押期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劈树根、扫院子,每逢集日或星期天还要挂上牌子、带着高帽、敲锣打鼓喊口号游街示众。一日三餐,一次就一个包谷馕、一碗凉水。不管怎样,白天还有个活动的余地,到了晚上,空荡的屋子一片漆黑,孤身一人没床更没有棉被和火炉,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寒风袭来,只有用穿在身上的棉衣御寒。到了深夜,只好卷缩在墙角打个盹,冻醒后就在屋子跺跺脚、搓搓手,每天就这样一直熬到天亮。

当时心想,我为革命努力工作有什么错,他们颠倒黑白,这样待我,我怎么也想不通。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当时,我想到了逃跑甚至自杀。但又想,我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更让我丢不下的还有家人和幼小的孩子,想到这,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是非、黑白总有一天会弄清楚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我被关的两个月中下了三次大雪。记得那是在1969年2月17日的农历春节,大年初一正下着大雪,老伴带着不满10岁的女儿步行20多里来"监狱"看我,还给我带来了水饺,看管人员还不让我们直接见面,隔着大门两米外的地方让她们母女俩与我对话,他们还怕在饺子里藏字条,把本来就冰凉的饺子翻了个乱七八糟,这也是我被抓以后第一次见到家人。思念之心无法用语言表达,送来的水饺虽然冰凉,但我期盼见到亲人的心是炽热的,我狼吞虎咽的将水饺吃完,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一个春节。

一天,武斗人员把我和被关押的公社秘书托合地巴海拉到院子中间,没问几句话,手持棍棒的武斗人员就对他一阵毒打,脚腕被当场打断,凶手正要把目标转向我时,突然从人群中跑出一名农民模样的青年,迅速将我从现场拉到了另一个房子,并示意我静静蹲下,千万不要乱动。也不知过了多久,就是在这位淳朴维吾尔族青年的保护下才使我躲过了一劫。事后我才知道,这位维吾尔族青年也是被造反派胁迫来到这里的。

1969年3月,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军管会的干预下,武斗人员才放我回家。屈指一算,我在这里已经整整度过了59个日日夜夜,当时出来已不成人样,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憔悴不堪,仿佛乞丐一般。想起当年的日子,仍不寒而栗。

天翻地覆看发展

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我所在的和田地区也和全国一样,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和田地区经过各族人民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区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和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喀什至和田的铁路正在加紧建设,这必将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走过的60年,有欢乐、有坎坷、更多的是收获。在新疆工作期间,我亲自参加了解放初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祖国发生的变化。

我与共和国一路走来,可以说,我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和田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我不但是和田繁荣发展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和田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我爱我童年的故乡,更爱我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和田。那里有我曾经走过的山山水水,也有我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挚友,我和各族干部结下的深厚友谊,应该说这是我在新疆工作的最大收获吧。

60年风雨沧桑。我与祖国共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

2009年8月3日于宝鸡

作者:新疆和田地区离休干部武诚

电邮:357048396@qq.com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武诚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