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窥视山东 为避免予人口实袁世凯镇压义和团
2009年06月21日 19:0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1899年下半年山东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旗帜,逐渐发展。高密等地群众反对德国修筑胶济铁路的浪潮也日形高涨。11月2日,意大利企图租借三门湾未果以后,又派军舰多艘在烟台海面游弋,想在瓜分中国的宴席上也能捞到一块肥肉。这时,刘坤一给北洋大臣裕禄写了一封信,说明:“现在广州湾尚未了结,意人又欲占我浙江之三门湾、山东之庙岛”。“德国耽耽逐逐,垂涎山东,不久恐有变动,万一沂州有失,则南北声援中断,来往不通”。因此,他建议于武卫军袁世凯、董福祥、聂士成、宋庆中间“拨一军赴沂,方为力势雄厚,可支劲敌”。望裕禄与荣禄“熟筹之。”(《刘坤一遗集》,第5册,第2257页。)在刘坤一、袁世凯一再提示下,清廷于11月10日谕令,命令他抽调武卫右军一部进驻沂州,就近防范外敌(《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38页。)。

袁世凯奉命后,命令武卫右军左翼翼长姜桂题率领步军2营,骑兵2队,炮兵1队共3500人分别于11月30日和12月1日,从小站出发开赴沂州,这为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打下了基础,是先声。

义和团兴起于山东后,历任山东巡抚李秉衡、张汝梅和毓贤,在不同程度上,同情并间接或直接地支持义和团,毓贤尤为显著,这是山东义和团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毓贤对义和团更是“一味纵容,并出示讽煽”;“匪民自谓奉官所允,又为法所不禁,兵吏均不敢逼前,”(《袁世凯致徐世昌函》,载《近代史资料》1978年第二期,第19页。)促进了义和团的发展。

既要防止德国等帝国主义继续入侵,又要防止民教纠纷引起教案,两者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联系。外国的侵扰,引起人民的反抗,引起教案,而教案又往往为列强进行扩张、发动战争的藉口。对此,愚昧守旧、盲目排外的毓贤无能驾驭局势,只能是“自己怕洋人而煽动百姓与人闹事。”(《袁世凯致徐世昌函》,载《近代史资料》1978年第二期,第20页。)这引起了列强公使对他的不满。1899年12月5日,美国公使康格径向总理衙门提出,要求撤换毓贤,派一个能干的人去代替他的职位,以平息山东民教纠纷;假如没有足够武力的话,可把天津操练得很好的军队调去协助(《美国对外关系》,第2卷(1902年)第77、78页。),不点名的推荐袁世凯代替毓贤。这个意见,无疑是一个触发剂,正符合西太后、荣禄早已存在罢毓任袁的想法。12月6日,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

袁世凯调陛巡抚,一是由于屡上条呈,并且言之成理,得到西太后、荣禄的赏识;二是他的精锐部队已经进驻山东;三是毓贤无能,不能稳住局势。因此,清廷和列强都看中他,西太后、荣禄的决定是主要因素,美国公使的意见只是起了促进作用。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廖一中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