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9年05月08日 00:04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这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强大力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第三,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以主人翁精神,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倾注巨大热情、给予强大支持,大力弘扬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充分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热情友好的东道主风采,这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最根本的依靠。

我们在全国4亿多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活动,使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和普及。我们把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理念与我国群众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我国31个省区市的106个城市和香港、澳门进行传递,北京残奥会火炬在我国11个城市进行传递,亿万人民热情参与。尤其应该提到的是,在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接力传递活动中,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华人踊跃参与,挺身维护奥运圣火的纯洁性,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力捍卫,也是爱国情怀的生动展现。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踊跃捐资建设“水立方”,不仅再次见证了同胞们永不泯灭的赤子之心,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坚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奥运会、残奥会是世界体育盛会,必须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和配合。我们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响亮口号,把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联接在携手办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这个聚焦点上。

我们加强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国际残奥大家庭的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接力传递先后在五大洲19个城市进行,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积极支持和热情欢迎。

“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设计和建造凝聚了世界许多设计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奥运志愿者招募以及会徽、主题口号、吉祥物征集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热烈响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让世界各国人民相聚北京、相聚在五环旗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交流、加深理解、增进友谊的盛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也使中国进一步了解了世界。

同志们、朋友们!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我们得到了鲜花、奖牌、赞誉,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特别是收获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大力发扬。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承担中华民族百年圆梦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制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继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各方面工作的活力。

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场馆运行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强维护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使奥运场馆在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不断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物质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安全保卫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

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宣传报道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健全新闻报道机制,加大媒体服务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改进对外宣传,繁荣文艺创作,努力展示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外事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增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市运行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交通、食品安全、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