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抗战将领殉国录:“抗日老人”范筑先
2009年07月08日 14:18凤凰卫视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解说:“济南战役”打响时,范筑先的二子范树民随军在前线做宣传鼓动,日军获增援后,一度攻入市区的范筑先部被迫退出来,在离济南不远的齐河县坡赵庄,其二子范树民率领的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与日军狭路相逢,不到十八岁的范树民不幸中弹殉国。

范树珊:敌人退了以后,有人就认识,这是范树民,范筑先的儿子。就把那些当时死了的那些烈士,都给抢,都弄回来了。

解说:现在范筑先的后人,把范树民用过的一把扇子,和他的一节指骨,存放在山东聊城的范筑先纪念馆中。当年范筑先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曾经劝慰伤心欲绝的老伴。

范树珊:他给我妈做工作,他说,他说,他说你,说我哥,树民死了,这是咱家的光荣。我父亲也很难受,但是没有表现出来。他说呀,打仗就得要死人,这不足为奇。他说别人也有死的,我的儿子死了也应该。

解说:当时,范筑先在给一个友人的复电中言,自中日战起,弟早打破家庭观念,齐河之役,民儿授命,不敢谓求仁得仁,差幸死得其所,伊何可憾,弟又何悲?夫公岂无父子之情?盖爱国心重,早置身家于度外。

解说:1938年11月11日,日军调集第114师团八千余人,从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剿鲁西北抗日政权。其中日军千叶聊队步、炮兵一千余人,在三架飞机及二十余辆战车掩护下,直扑范筑先抗日游击司令部所在地聊城。聊城又称东昌,由于这里曾是京杭古运河的重要码头,当年繁荣一时,有“上有苏杭,下有东昌”之说。《聊斋志异》中的“胭脂”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东昌湖更是北方城市难得的景观,然而正是东昌湖和大运河的三面环绕,将聊城变成了不宜坚守的危险城池。

林治波:聊城是北方的一个水城啊,那个地方其实按照范筑先的力量,那地是守不住的,守不住聊城。

解说:面对日军攻势,范筑先与部署商议,11月12日晚,范筑先召开了紧急会议,他在会上宣布了坚壁清野内外夹击消灭敌人的方针,将聊城各机关,学校转移到农村。并鸣锣动员百姓出城,留一部守军负责城防。范筑先则带主力移到城外和日军游击,待日军攻城时,在城外调集部队夹击敌人。14日上午九时,日军先头部队已到距聊城九公里,在城外,部下见范筑先还未撤出,十分着急。

范树珊:本来呢,就要走了。就来了一个国民党的那个,叫民政厅长吧,叫做李树春的。

解说:范筑先问他有何事,只见他结结巴巴地搭讪着。当范起身要走时,李又要谈整军的问题,此时日军正向聊城逼近。情势万分危急,但谈完公务后,李树春却要留下吃饭。

林治波:范筑先同意了,后来这个李树春和王金祥两个人拖着他,拖着他,请他吃饭。拖拖拉拉一直拖得,拖得很久。

范树珊:他又吃了饭,又把他送出去。

解说:李树春磨磨蹭蹭,直到下午四点才乘车离去。此时,本已撤出城外的范筑先部下,张郁光、姚第鸿等不见范出城,又返回城内催范筑先赶紧撤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