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山采石危及陕西唐陵遗址 唐十八陵多已被破坏
2009年11月04日 15:25经济参考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唐陵采石:管理面临“游击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仅蒲城县今年就开工了3条国家重点高速公路项目,而这些工程所需的大量石料都需要就近解决,而唐陵所在的山脉无疑是最便捷的取材地。

张占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如今,一个人打工一天最起码挣四五十块钱,有车的你拉一车石料到渭南,或拉到其它地方,仅运费一趟就要挣六七百块钱。”

在高额经济利益驱使下,唐陵附近的一些非法采石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蒲城县的非法采石点就达85处,其中光陵周围就有35家。这些采石场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矿山开采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破物品使用许可证,有的也是过期的或政府不再认可的证件。

陕西省蒲城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党一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光陵所在的尧山上只有5个合法的采石企业,其它都是非法的。”但长期从事采石的农民又不认同。

浮阳村委会主任杨喜会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05年10月份,(县)政府矿产办通知我们这一块要审查手续,结果去了以后,矿产办就跟我们说是这个(采石)手续到此不审了。尧柏水泥厂来时,政府曾在百姓大会上说‘有企业过的就有百姓活’,可是领导换后就没音了。结果就是我们由合法就这么慢慢地变为不合法,而且也没有一个当地百姓今后如何发展的明确说法。”据介绍,在2004年前后,这些非法采石场都是有证件的合法企业,后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尧柏水泥厂从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取得尧山开采权后,众多小型采石场的证件就都作废了。

政府不再发放合法的采石证件,农民的产业惯性与投资却无法停止。在抗争无效和没有新发展空间的情况下,农民们于是纷纷进入唐陵陵园内进行采石。

贺正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由于用石企业,就是大的水泥企业把资源占了,把资源都买断了,所以群众没有石源可采,于是就偷偷地跑到陵区,进行零星地采。最后,由零星就带动了一批,胆子越来越大,造成大规模地采石一哄而起。”

由于没有合法开采的矿山石源,这些非法采石场只能用私制炸药,或者干脆从有合法手续、能够购买到炸药的地方高价购买炸药。于是,非法采石市场的兴起,满足了部分农民的致富愿望,也让一些管理单位与个人从中获取部分利益,让企业可从农民手中收购价位较低的石料,水泥与石灰等产品的市场更好了。

针对唐陵附近非法采石及缺乏监管的现象,各级政府部门几乎隔几年就组织一次专项整治活动。为何有些地方屡屡反弹呢?专家认为,除了文化遗产受损之外,炸山采石好像已成“共羸”的事业,谁都不愿意下真力气得罪人,一次次治理就像下雷阵雨。而在一次次的治理之后,唐十八陵多数都遭受了炸山采石之害。

如今,陕西省政府针对蒲城唐陵陵区非法采石情况,正在开展百日整治活动,众多非法采石场已经全部停工,部分已开始拆除。前景如何呢?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一鸣认为不容乐观。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你去了,老百姓走了;你走了,老百姓来了。采石成了游击战,让政府管理起来很难。多部门的执法协调,尤其是在山区,一时可以见成效,但是难以持久,没法保证不再反弹。如何为采石农民找到新的致富路子才是关键。”

大遗址保护与开发遭遇三道槛

专家认为,大遗址是公共产品,后世永续利用,需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应享受土地、税收、贷款、用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不损害遗址的产业。目前情况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大遗址保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管理部门和机构难以实现协调和平衡,而作为专业性的文管所因受管理权限制约,也无法有效地进行协调和执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冯国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