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理出来的铜钱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第二块大青石出现
在5月30日,本报曾独家披露:大报恩寺塔的地基内4米多深处发现有一块青石盖板,青石周围还有严密的砖箍痕迹。根据以往的考古常识,考古工作人员推断,这座大青石可能标志着地宫大门临近了。
考古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和北方地宫有甬道不同,大报恩寺塔的地宫为南方地区常见的竖坑形式,在距离地表近5米以下位置,十分深。而且塔基的处理极为细腻,有“三明治”式夹石夯土层(一层夯土一层石头)26层之多。这一细腻非常必要,考古工作人员后来发现,正是由于层层严密的地基处理,地宫中基本无积水,为完好保留文物提供了条件。
就是在这样的坑井里,在离地4.2米的地下工作人员最终发现了第一块青石板,并认为这块石板下另有一扇“门”。考古队暂时停工,为开门做好准备。
“门”的真容终于露出。6月15日,考古工作人员利用吊机将第一块大青石缓缓吊起,并清理掉封砖、泥土,继续向下挖掘,发现居然还有一块较小的青石。这块青石已经缺了一角,可能是因为长期被压的缘故。这块青石覆顶石是否就是门?还是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下面还有第三块覆顶石?
昨天,当工作人员绑定这块青石,并缓缓将青石移开吊出后发现,一个空间终于被露出:地宫被打开了。
地宫比想象中小一些
此前,记者从有关工作人员处获得的信息是:地宫的竖井直径达到2.2米,只比杭州雷峰塔地宫的1.7米略大;而在杭州雷峰塔发掘地宫过程中发现,地宫实际还有很厚的墙壁;因此地宫空间部分相对较小,专家推测,可能金陵大报恩寺塔的地宫也会较小。
但没有想到,昨天露出的地宫空间比想象中还要小一些。
据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介绍说,考古工作人员打开“门”后发现,门下的空间组成被分割成了两部分:在直径2.2米的圆井的正中间,有一个由4片石板围起的石框,大约80厘米见方。在石框里面,发现满满一层铜钱,估计数量至少有数百枚。而石框外,则空荡荡的没有任何物品。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