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考证2500万山东移民
去往东北的途中,河北、河南、山西一带多走陆路,山东半岛一带特别是今烟台、威海一带的民人“闯关东”多浮海北上。而新锐历史类新闻杂志《国家历史》在1月下的封面专题中认为,在近代以前持续二百年的移民潮,只是将东北南部更加“汉化”,真正改变东北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近代铁路。刘德增介绍说,“胶济铁路”、“津浦铁路”与“京奉铁路”开通以后,那些“闯关东”的人大多变卖家产,乘火车北上,然后再分赴各地。
刘德增还告诉记者,移民东北后,“闯关东”者是开垦东北的主力军——他们在白山黑水间“放山”(也叫“走山”,即挖人参)、淘金、垦荒。东北第一个放山人是山东莱阳人孙良,放山人尊奉他为“老把头”。而金帮的开山祖是山东人孙继高,金帮称之为“把头始祖”。在淘金的山东人中,最著名的是夹皮沟金矿的韩宪宗,人称“韩边外”——“榛莽一片的东北大地很快就成为天下粮仓。”
入乡随俗,“闯关东”者像东北土著一样“下晚睡觉头朝外”、“窗户开在西墙上”、“门窗向外拽”、“养了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
在东北的社会环境造就的民俗方面,“闯关东”者依然保持着自己固有的风俗。刘德增认为,大量的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河南人等进入东北,不仅开发了东北的土地,而且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先锋《国家历史》认为,“发生在中国东北的这股移民潮,无论是历史,还是规模,以及形成原因的复杂程度,都要远远超过美国的‘西进运动’”,“从更广阔的历史图景来看,闯关东只是恢宏的中国移民图卷中的一页。填四川,走西口,下南洋,建三线,民工潮……几千年来的一次次移民潮,书写了中国的历史,也蚀刻出中国的现实地理。”
编辑:
梁昌军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