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 相同环境为何造就不同性格
2006年11月29日 14:14北京科技报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1906年冬至,毛贻昌设酒席宴请生意上的朋友,吩咐十三岁的毛泽东帮着招待客人。毛泽东不愿意做,父亲就骂他懒而无用,为子不孝。有反抗精神的毛泽东当着客人面反驳道:“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毛贻昌非常生气,举手追打。毛泽东便跑到家门前的一口池塘边,声称父亲再要逼近,就跳下水去。父亲在众乡亲面前向儿子低下了头。从此,毛泽东悟出一个道理:在压力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

同父亲比较起来,对少年毛泽东影响最深的是母亲。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母亲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灾荒年月,常背着丈夫送米给讨荒的人。平时还虔诚地烧香拜佛,把“积德行善”、“因果报应”信念灌输给孩子。一次,附近一个农民,曾收下订金把猪卖给了毛贻昌。过几天父亲派毛泽东去赶猪时,猪价已涨了。这个农民叹气,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还说少了几块钱对富人不打紧,对穷人家里却是个大空缺。没询问老爸的意见,毛泽东就把这桩买卖退掉了。

毛泽东的反叛与当时整个国家的反抗浪潮非常吻合。“我与之斗争的第一个资本家是我的父亲”,毛泽东后来这样讲过他与父亲的关系。

正像他母亲的温和与善良一样,父亲的粗暴管教方式,也影响着他的一生。在憎恨父亲的背后,父子间存在着他自己都未认识到的同一性,在一个更广大的范围内,他成了一个父亲一样的权力主义者。他性格中属于老虎般的霸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作者: 迟毓凯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