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周恩来] |
平时日理万机,确实难以抽出时间探望故乡
1958年7月,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专程去北京见周恩来。其间,当周恩来深情回忆童年在故乡的趣事时,王汝祥趁机发出邀请:“总理,您老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现在家乡变化不小,请总理回去看看呗!”对故乡人的邀请,周恩来点了点头。他感慨地说:“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有一回,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梦见自己在文渠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可这些年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特殊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觉都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的朋友,爬爬鼓楼(镇淮楼),放放风筝……”言至此,周恩来的眼睛湿润了。
言谈间,王汝祥见周恩来面庞憔悴,恳切地说:“总理,工作再忙,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啊!”周恩来微笑了一下,给王汝祥讲了个故事:“有这么一个摆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划到河中心。这时,他感到很疲劳,而对岸又是旅客很向往的地方,你说这个摆渡的该怎么办?”是啊,作为操持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总管家”,周恩来实在是太忙了,而他的责任心也太强了。1959年1月,当他获悉他乘坐的飞机从广州回北京途经淮安时,请求机长:“快到淮安上空时,能不能拉下一些高度让我看看老家?”飞临淮安上空,机长见周恩来在飞机上俯瞰故乡是那么急切、专注,便问道:“总理,要不要再盘旋一周,让您再仔细看看?”周恩来摇了摇头说:“不用了,那又要多费汽油了。我们还是赶回北京吧。”
1960年春,淮安县委书记处书记、淮城镇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刘秉衡受县委委托去北京看望周恩来。其间,周恩来仔细地询问淮安城里的东岳庙、三思桥、文渠、驸马巷,并谈及河下、板闸。当周恩来陷入思乡情景时,刘秉衡再次请周恩来回家乡看看。周恩来感慨地说:“是啊,我也想回去看看呢!12岁离开淮安,到今年整整50年了!”他边说边伸出右手比划着。他接着说:“但有好多事要做,只有等有时间再说吧!”
而这一等,却等来了十年“文化大革命”。面对动乱状况,周恩来成了“救火队长”。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他拼命工作,苦撑危局。到1967年,即“文革”第二年,他基本上无法休息了,甚至连短暂的喘息机会都没有。在身患心脏病的情况下,有时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一般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他甚至嘱咐工作人员,在他休息时每15分钟提醒一次,以免误事。面对身心疲惫的总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焦虑,不得已采用“文革”中特有的方式给周恩来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他办公室的门上,请求他注意休息。就连国际友人胡志明,也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着想,每天多睡两个小时。他虽然表示“诚恳接受”、“尽量做到”,但事实上无法做到。到1972年,他身患癌症之后依然是不顾一切忙于工作。1974年,已经76岁高龄且重病在身,他仍44天连续每天工作18至24个小时,以致多次因缺氧而昏迷。
为了维系共和国这艘载有8亿人口的“大船”不致倾覆,进而到达胜利的彼岸,他至死坚守在“摆渡人”的岗位上,哪还有心思顾及他所眷念的“小家”故乡呢?!
(《党史博览》)
相关新闻
作者:
吴雪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