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晚年便装照
进入民国之后,随着政局的更迭和观念的更新,在大清朝名誉地位都已经登峰造极的谭鑫培,在新政权下开始走背字,倒霉的事接二连三,一
直到一代名伶香销玉殒。
民国元年(1912),66岁的谭鑫培第五次到上海,那是新新舞台老板黄楚九的邀请,黄楚九打点精神,以“伶界大王”的称号加大宣传力度,当时老谭的表演已经是进入化境,怎么唱怎么有(怎么唱都是精品),搭档好,卖座也好。
当时武丑杨四立正在上海走红,尤其是他的《猪八戒盗魂铃》特别叫座,戏园子老板知道谭鑫培在宫里唱红过这出戏,就要求谭老板也贴一出《盗魂铃》,意思是和杨四立来个“对台”,谭鑫培武生出身,也唱过武丑,一时高兴就同意了,一贴出戏码来就卖了满堂(满座)。
上海观众看惯了杨四立扮演的猪八戒从四张半的高台(四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叠在一起)上倒翻下来,将近70岁的老谭饰演的猪八戒爬上了高台之后,拿了一个大顶,然后做了一下跃的姿势,看一看,摇摇头,便轻轻地爬了下来……其实,这样“归哏”(处理成为笑话)的表演也是很好的“俏头”,用小丑的身份表演猪八戒,也是可以的,可是台下偏偏有一位李姓观众叫起了倒好——谭鑫培无论声望多么高,也挡不住观众叫倒好!
这件事后来闹得很大,老谭虽然只是心里别扭,可维护老谭的戏园子“巡场”(维护秩序的)打了叫倒好的人,叫倒好的老乡和《娱乐报》又为李姓观众打抱不平,严重抗议戏园老板,闹得第二天谭鑫培都无法正常演戏……最后,戏园老板和老谭请客赔礼道歉,戏园子答应取消“伶界大王”的徽号才算了事,之后老谭继续演戏,观众仍然满坑满谷……这件事媒体起劲地炒作,吸引眼球,很是热闹了一阵(见《京剧见闻录》)。
对于老谭来说,这一次的表演其实只是他对于《盗魂铃》的一种表演方式的创新,也是他在晚年善于应变的一次表现,如果是在北京,他的狂热的崇拜者一定会连连叫好,体谅他年将望七,四张半是翻不下来了,还能有很有趣的表演,然而这是在上海,虽然只有一个人喝倒彩,但怎么说也是一件别扭事,老谭只是习惯于叫好,没受过这个“委屈”。
民国二年(1913)冬天,大总统袁世凯学着帝王的样子也在府内传差演戏,点名要看老谭的《战长沙》,这出戏以前都是汪桂芬和老谭合作,汪桂芬的关羽、老谭的黄忠,老谭面相枯瘠,比不上汪桂芬嗓子好气派大,能够压得住,等于是老谭为汪桂芬配戏,汪桂芬一死,这出戏就挂起来了(不演了)。此次袁大总统传演《战长沙》,谁能够代替汪桂芬呢?老谭在心里按照梨园行的行规琢磨:自然是自己升上去扮演关羽,找一个人为自己配演黄忠,为此,他还新制了一件绿蟒、一身绿靠———自己为了“藏拙”(避开所短),一生都很少动皇帽戏和关公戏,这一次就抖擞精神演一次关公戏吧!不料,袁府戏单开出来一看,是王凤卿的关羽,自己还是黄忠!老谭心情不顺:“三鼎甲”之间相互配戏还无所谓,自己给一个晚生后辈配戏,怎么说也是别扭。心情怏怏的老谭,临场时候没脱大皮袄就扎上了靠,上了台谁都看得出来他敷衍了事,心不在焉,袁大公子勃然大怒拿出了权势,要将老谭交给警察局严办,还命令老谭一年不许唱戏。
编辑:
仪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