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2008年06月11日 08:13中华儿女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1976年5月,他终于站在了綉有金锤银镰的党旗下,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真正长大成人了。自己已从一个城市里“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娃变成现在跟农民能亲切谈天,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的知识青年,变成了一位共産主义战士。这一刻,李克强开始在一个红色起点上起跑。

20世纪70年代末,李诚去世。正在凤阳插队劳动幷已任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李克强得到噩耗后,悲伤不已,痛定思痛后立志成才以慰藉远去的灵魂。

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爲《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追忆了与恩师交往的点点滴滴,“李先生每天总是端坐在桌前,手不释卷。或执笔圈点,或颔首低吟,日复一日,年年如此。”李克强对李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爲先生有着“吃冷猪肉、坐热板凳”的治学态度,有着“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严谨原则。李诚的言行品行穿越了李克强的青少年时代,以致李克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诗书,对他的人生産生了深远的影响。

恢复高考,第二志愿才是北大

1977年8月,邓小平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通过广播听到这一消息,李克强喜不自禁,庆幸自己将赶上一个新时代。李克强立刻着手准备课本,加紧自学的劲头,如饥似渴地“备战”。在劳动之余,他积极备考,起早贪黑,爲的是那个年代一个似乎遥远的梦——上大学。

这年12月,那场在冬日里举行的考试,成爲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李克强成爲570万人中的一员,走进改变了一代人命运的考场。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安徽师范学院,第二志愿才是北京大学。毕竟,这一年高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听说录取比例是29:1,他担心北大录取分数线太高,尽管心仪燕园,于是只能作爲第二志愿备选。

一般人实在难以理解他填报志愿的矛盾心理,李克强怎么了?高考志愿怎么能这么填?

紧接着,是难熬的等待。20天、10天、5天……高考录取通知终于收到,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让李克强兴奋的是,自己被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这在凤阳轰动一时。

 

相关阅读: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最年轻省长胡春华:当年以文科状元上北大(图)

“77 78”级官员:中国政坛有影响力的生力军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