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羽尧口述:我的母亲刺杀了孙传芳(组图)
2008年06月10日 08:29《文史博览》2008年第1期 】 【打印

孙传芳

那一年,母亲只有20岁。母亲是家中长女,从小聪明伶俐,很得外祖父喜欢,父女间感情很深。闻听外祖父死得那么惨,母亲当时就决意报仇。她当时写的一首诗里有这样几句,从中也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情:"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伦。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母亲带着外祖母找到张宗昌,提出三个条件:一、给一笔抚恤金,全家迁往天津,与军界再不往来;二、希望能够提拔兄长施中诚为团长;三、把她的弟弟施中杰和另一个堂弟施中权送到日本留学。这些条件,张宗昌都一一答应了。实际上,母亲这番安排也是别有深意,她把复仇的希望首先寄托在大舅施中诚身上。施中诚原本是外祖父弟弟的孩子,因其父亲早亡,从小过继给外祖父。外祖父去世时,他还是一个小排长,张宗昌兑现诺言,将他提拔为团长,后来做到了烟台警备司令。但他劝母亲打消报仇的念头,说上有母亲下有孩子,母亲性子也刚烈,写了一封信,就和他断绝兄妹关系。

母亲的第二个希望寄托在我父亲身上。

我父亲施国宪,字靖公。他原来在外祖父的手下,也跟外祖父一起被俘,因官小而被释放,后来去太原在阎锡山手下任中校参谋。他看中母亲并提出求婚,母亲答应嫁给他的条件是:必须为自己报杀父之仇。父亲当时也答应了。

1928 年,23 岁的母亲与父亲结婚,并随他到了太原,不久有了我哥哥。5年后,我又出生了。这期间母亲时常提起复仇的事,父亲说:先不急,等我有一定的权位再说。父亲在阎锡山手下后来一点点升到了旅长,但对母亲提出的报仇之事,始终没什么回应。母亲最终彻底失望,她说:"什么错误我都可以原谅,唯一不能原谅你反悔当时的誓言。"1935 年初,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俩离开太原,回到了天津的外祖母家。

行刺

寄托在他人身上的愿望一再落空后,母亲决心自己动手来报父仇,为此,她写了一首诗明志:"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需自出头。"

也许是天意,孙传芳在北伐战争中兵败下野后,一直住在天津的租界里。听说杀父仇人竟与自己就在一个城市里,母亲赶紧为自己的复仇行动进行一系列精心准备。

母亲原来缠过小脚,这样行动起来肯定不方便,她到处打听,找到一家可以放脚的医院。但骨头都已经长成型了,脚趾要一个一个做手术,把它拉直,然后再长好。为此,她真是吃了不少苦。

那时候不像现在传媒这么发达,通过报纸或电视就可以熟识一个人的面孔。虽然"孙传芳" 这个名字像根一样生在脑海里,但下一步是如何"认识"孙传芳。有一天母亲从医院里出来,路过一个算命摊子,摊位上有一个玻璃镜子,上面贴了好多名人照片。她赶紧停下来在里面找,结果还真发现了孙传芳,她如获至宝,买了下来。

 

相关阅读:

枭雄末路 大军阀孙传芳脑浆横流血溅佛堂

开国中将谭甫仁被杀时 警卫员正和保姆通奸(图)

史海回眸:“双枪老太婆”1949年以后的遭遇

乱世女杰:几位著名的中共女间谍

揭秘:明清寡妇是如何排解寂寞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