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文化部党组关于停演“鬼戏”的报告。5月,江青到上海,组织批判戏剧《李慧娘》的文章,廖沫沙发表在《北京晚报》上的文章《有鬼无害论》即受到批判。这是对“三家村”的当头一棒。廖沫沙不得不在北京市委统战部内作了检讨。1965年2月18日,廖沫沙的检讨刊登在《北京晚报》上。
吴晗感到环境险恶,给邓拓写信,提出不再参加“三家村”写文章了。邓拓、廖沫沙心照不宣,表示同意。《三家村札记》在最后一篇《遇难而进》的文章中落下了帷幕。
抵制“姚文”
1964年8月,中共华北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决定发表批评吴晗有关“道德继承”的文章。李筠接到彭真、刘仁从北戴河打来的电话指示,赶到那里去写批判文章。同时,刘仁和邓拓电招吴晗去北戴河写检讨。
李筠的文章写完,由邓拓修改定稿,将文章定题为《无产阶级对剥削阶级的道德是革命呢,还是继承?——就“道德继承论”与吴南星同志商榷》,署名金世伟(北京市委的谐音),前面还加了编者按。
编者按说:这篇文章针对吴南星同志的“道德继承论”,提出了原则性的严肃批评。我们认为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争论。吴南星同志的《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文章,发表于本刊“三家村札记”栏内。“三家村札记”是杂文专栏,由几位作者轮流撰写,均署名吴南星。现在看来,我们当时采取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妥当,因为实际上文章既非集体创作,而作者意见又非完全一致。吴南星同志的《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文章是经过本刊编辑部看了的。我们当时对于剥削阶级的道德,没有从“革命呢还是继承呢”这个根本问题上加以考虑。对文章只是做了一些枝节的修改,就同意发表了。这是原则性的错误。同时,在原则性问题上做了无原则的迁就,也是错误的。
这篇文章后来并没有发表,其原因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只能说有一场更大的灾难在等待吴晗和邓拓了。
11月28日,彭真在人民大会堂召集会议,布置转载姚文。他一边布置,不由地感叹了一句:“吴晗在解放前从事民主斗争。”
1965年12月2日,邓拓、范瑾召集《北京日报》、《前线》学术批判小组人员开会,传达市委的态度。邓拓说:对这次争论,要有个基本态度。先当学术问题来搞,即便是政治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稳当。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要分开,如果一下分不清,就先当学术问题来处理。要把不好的风气扭过来,当然,姚文元提出政治问题也不能回避。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发言权。现在首先要缓和这个局面,应该有人写文章。肯定姚文元的文章哪些地方是对的,哪些地方过火;吴晗哪些地方是对的,哪些地方确实错了。
邓拓提出,研究《海瑞罢官》,大家可以研究剧本本身的问题,材料观点都要站得住,姚文元的引文就有毛病。吴晗讲他1959年写《论海瑞》,是反右倾机会主义的。后来马连良请他写剧本,改了7稿,1961年8月8日定的稿。同年上演,演到1962年8月。他原来题目是写海瑞,第四稿才改为《海瑞罢官》,是大家提了意见才改的。
邓拓的意见得到彭真的支持。12月初,彭真指示邓拓写一篇批判吴晗的文章。邓拓即要李筠把前面提到的被按下没发的“金世伟”文章拿出来参考。因为有这个基础,邓拓新文章出得很快,题目叫《从〈海瑞罢官〉谈到“道德继承论”——就几个理论问题与吴晗同志商榷》,署名赵凯。
邓拓把文章送交彭真,彭真认为太简单了,需要再改。邓拓重新改写后,经市委书记们传阅,彭真定稿,署名“向阳生”,12月12日在《前线》、《北京日报》以显著的地位同时发表。这篇文章以学术讨论的语气,对吴晗的道德继承论提出不同意见。
赶写向阳生文章的同时,邓拓根据彭真的指示,写信给吴晗,让他迅速写出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检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