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文革] |
彭真说:“2月5日,我们在北京向少奇同志汇报的时候,也提到您的话。少奇同志说,没有发现吴晗跟彭德怀有组织联系……”
彭真的话柔中有刚,和毛泽东的话顶牛。说话时吴冷西在场。
按说,以吴冷西的敏锐,他完全应该察觉,毛泽东已经挑明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政治性文章而不是学术性论文,姚文元文章弹响了大风暴的前奏曲。
可是吴冷西又觉得,毛泽东没有对汇报提纲提出不同意见,最后还是同意由彭真代表书记处于2月12日向全党发出这个提纲,这就是《二月提纲》的由来。
从武昌归来,在吴冷西主持下,《人民日报》继续以《二月提纲》为指针,对《海瑞罢官》展开学术讨论。从2月到3月底,《人民日报》发表了《〈海瑞罢官〉的艺术表演错在哪里?》、《对〈海瑞罢官〉剧质疑》、《〈海瑞罢官〉有积极意义》、《对批判〈海瑞罢官〉的几点异议》等一批学术文章。讨论的范围已不再限于《海瑞罢官》,还发表了《田汉的〈谢瑶环〉是一株大毒草》、《评〈谢瑶环〉》、《翦伯赞的历史观点应当批判》、《夏衍同志的资产阶级思想》等。编辑部内,许多人觉得《人民日报》正在扭转被动局面,跟上了形势。按吴冷西本人的话则是:“《人民日报》还是按照《二月提纲》的精神组织学术讨论,凡是涉及庐山会议的文章都要被删改或不发。”这就违背了毛泽东支持姚文元文章的意图。
在如何看待姚文元文章的立场上,吴冷西和彭真完全合拍。相反,吴冷西与江青却是不合拍的。1966年初的两三个月中,吴冷西来往于北京和南方毛泽东暂住处,曾在火车上与江青同行,说起过要写评《海瑞罢官》的文章,为何不找《人民日报》社的写手?江青即“口气严厉”地表示对《人民日报》社青年文艺评论家“思想状态”的不满。吴冷西没有继续与她谈下去。
1966年2月就这样过去了,吴冷西继续主持《人民日报》、新华社的全面工作,担负领导首都各报的宣传任务(虽然他对《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已经管不住了)。他严格遵照刘少奇、彭真等一线领导的指示,亦步亦趋地控制着对姚文元文章的宣传,终于使毛泽东感到,他当年选中的“政治家办报”的好手,现在不那么听话了。
毛泽东严厉批评吴冷西
1966年3月18日至20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但是,到会的常委只有刘少奇和周恩来,没有过半数。会议议题中有中央是否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等。本来,在京常委会议已经议定,中央应派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但是毛泽东否定了大家的意见。
相关阅读: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