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毛泽东] |
教员名册下一页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一览表”,第二行为当年该校学生最高年级“四级一班”,第三行为“姓名、别甫、籍贯、住址、距校(即距离学校的路程)、通问处”的设定表格内容,与教职员花名册的内容相比,学生花名册少了“职掌”一栏,多了“年龄”和“距校”两栏;第四行始为该班学生花名册。然后依次为“四级二班,二级一班至五班,一级一班、二班,预科一班、二班”的学生花名册。
终于在第九页“二级三班”和十一行当中,“毛泽东、润之、二一、湘潭、清宁镇韶山、百九十里、湘潭银田市长庆和号”等一溜大字蓦然呈现。这说明伟人在湖南一师就读时有 21 岁,家住湘潭县清宁镇韶山冲,与一师的距离有 190里,通信地址是湘潭县银田市(“市”应为集市之意)长庆和号。
唐召军反反复复将小册子看了三遍,才确信无疑:这就是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时的“学籍档案”!档案中共有四个年级十一个班474 名学生,加上 13 名学校行管人员和 46 名教师,全校当时实有师生 533人。
他强抑内心的激动,随即把这一重大喜讯告诉了全馆工作人员,迅速引起了轰动……
“学籍档案”重见天日
毛泽东“学籍档案”是如何在战火的夹缝中在芷江得以幸存呢?
芷江,是湖南西部通往祖国大西南要道上的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仅辛亥革命以来,军阀就走马灯似的在此混战;而抗日战争从开始至 1945 年 8月结束,因这儿有占地五千亩的大型军用机场,境内驻军云集,各种军队及军事单位多达 220个,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县城远近闻名,有“小南京”之称;也因为有机场,芷江又成为饱受战火蹂躏、留下累累创痕的苦难之城。
从1938年 10 月机场修成以后,芷江就成了日机重点轰炸目标。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就设立于此,并成功指挥了“湘西会战”,以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1945年 8月 15 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8 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遣他的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为南京受降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