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明朝] |
朱棣迁都北京,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北方虏患不绝,建都在北京,便于就近制御。当然,西安、开封都可选择,但朱棣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年,对这里有感情。而且,到了明朝,西北的少数民族如匈奴、回纥等都已式微,而东北地区的契丹、女真、鞑靼都仍存在着骚扰中原的能力,对付东北的"虏患",北京显然比西安更具有地理优势;第二,由于"靖难"之役,朱棣在南京杀人太多。建文帝的支持者,多半是江南士族,朱棣对他们大开杀戒,因此结怨于江南。再继续呆在南京做皇帝,已经失去执政基础。因此他从取得皇位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迁都的打算。
迁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是北京经过元末的战火,毁坏严重,重建皇城,并非朝夕之事;二是初登皇位,立刻提出迁都,会让人误会他"胆怯",而不敢在南京皇宫内号令天下;第三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北京定为首都,所需钱粮,还得仰仗江南,以当时的运输条件,这也是个不易克服的困难。
不过,朱棣委实不喜欢南京,从永乐七年开始,他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自己时时跑住下来。当时的情况是南京仍作为首都,而北京则成为行在。实际上,早在永乐四年,朱棣就开始了北京的建都工作。
据传,明北京城及皇宫的设计者是姚广孝。这个姚广孝同元朝的刘秉忠一样,也是和尚出身。所不同的是,姚广孝到死也没有还俗。
姚广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建北京城。他没有保持"哪吒城",而是按儒家的观点,把北京建成一座方城。而皇城(紫禁城)则在方城的正中央。
北京城的建设,整整进行了十五年。这期间,为配合迁都,朱棣做了两件事,一是从江南各地向北京大量移民;二是疏浚运河,打通南北的运输干线。据记载,洪武三十年,通过海运由南输往北方的粮赋只有七万石,永乐六年,就增至六十五万石。永乐十二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增至五十万石,另还有四十万石由海运输入。到了十六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就已高达四百六十万石。
当北京的财赋供给与人口都不成问题时,朱棣就发出迁都的诏令。北京不再是"行在"而变成了首都,南京则变成了留都。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