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5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圆满结束对美国的访问。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中国的大门对一切朋友都是敞开的”
从今回望,世人不禁慨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同中国国门开放和国运振兴,在时机上竟有如此历史性的契合。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访问,它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鸣响了隆隆的汽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说,无论是中美建交还是随后的邓小平访美,其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因素是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同时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章百家说,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随后又实现了中美建交,这两个重大外交决断,特别是中美建交、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是保证我国顺利实现对外开放的关键,体现了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和魄力。
访问美国,邓小平胸怀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方略;他的访美之行,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进程的关键一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主任龙平平说,邓小平1979年提出的3个重要观点,都与他的美国之行有一定关系。首先,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了解,邓小平在访美后一个月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其次,访美使邓小平对实现现代化的手段——市场经济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79年11月,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再次,他于1979年年末提出,中国已学会利用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的条件,在此之后,他进一步提出中国不仅要改革经济体制,而且要对外开放。
中美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与合作的大门,从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外部资源和动力。
访美之前,邓小平指示,既然去最发达的国家,参观活动要围绕美国最先进的工业和高科技项目展开,访问的一个目的是了解美国,向一切先进东西学习。访美期间,他强调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方面要向创造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人民请教。
在华盛顿,邓小平与卡特等美国领导人深入交谈,广泛交流。随后,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前往美国一些地方参观考察;一路上他用心观察,详细询问,深入思考。
在亚特兰大参观一个汽车厂时,他说,将来我们也要创建大型先进汽车生产工厂;在休斯敦观看宇航中心时,他说,总有一天我们也要上太空;在西雅图参观波音747大型客机时,他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型客机。
邓小平访美期间,两国签订了有关经济、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他指出:“在我们两国之间还有许多合作的领域有待我们去开辟,许多渠道有待我们去沟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他表示:“中国的大门对一切朋友都是敞开的。”
正是以这样的大气魄,30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
夏文辉徐剑梅傅双琪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