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开国元勋] |
许光达
粟裕,在战争风云中从士兵到将军,走过了一条洒满鲜血、荆棘丛生之路。他戎马一生,六次负伤。第一次负伤是在1927年10月16日,他随南昌起义军南下至闽西南,参加武平战斗时,头部中弹负伤。当时,一颗子弹从他右耳上侧的颞骨穿过,顿时血流如注,昏迷过去。排长以为他牺牲了,便摘下了他的枪,三鞠躬后带领剩下的战士默默地撤走了。后来,粟裕从昏迷中苏醒,忍着剧痛,顺着山坡滑下去,艰难地爬行到路边。恰巧走过来几个同志,替他包扎好伤口,搀扶他赶上了部队。1929年2月,粟裕参加宁都战斗时,臂部负伤。1930年3月初,在富田战斗中,他被炮弹炸伤头部,弹片一直留在颅内未取出。淮海战役时,粟裕日夜守候在指挥所,关注战场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曾经连续七天七夜没有睡觉。头疼得受不了,他就让警卫员反复摁头,或用凉水冲头,或者用看地图来分散疼痛,带病指挥作战。这些残碎的弹片,竟伴随粟裕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粟裕逝世后,从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夫人楚青用颤抖的双手捧着弹片,翻来覆去看个不停,她终于找到了丈夫多年头痛的真正原因。1933年5月,在硝石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飞过来,击中粟裕的左臂,动脉血管被击破,鲜血喷出一米多远。他昏死了过去。负重伤后,由于医疗条件简陋,左臂已经感染,出现坏死现象,医生要把他的左臂锯掉。在他的连声反对下,医生不得不施行手术。后来经过整整5个月治疗,粟裕的左臂奇迹般地保住了。1934年9月下旬,粟裕在转战于皖赣边区的战斗中,右臂负伤,弹头到1951年才取出。1936年夏,在浙西南云和县的战斗中,粟裕脚踝负伤。这是他第六次负伤。
罗瑞卿,南昌起义前夕,因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被张发奎缴械,他离队回武汉寻找中共党组织。患伤寒因无钱被医院推出门外,经历了第一次大难不死。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的抢占观音崖隘口战斗中,头部左颊负重伤,在后方医院做左颊动脉血管吻合和颞颌关节复位手术。因根据地医药缺乏,术后仍高烧不止,数日后方才清醒,经历了第二次大难不死。
陈赓,南昌起义时任营长,率部在会昌与阻截起义军南下的敌人进行的一场恶战中,左腿三处负伤,胫骨、腓骨被打折,不能动弹。敌人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血污。等敌人走到他身边时,陈赓闭眼屏息,纹丝不动。敌人以为他死了,踢了一脚就走开了。陈赓在那里躺了两三个钟头。这时,叶挺带起义部队反攻上来,把敌人打垮了。陈赓判不清是敌还是友,仍不敢动。起义军的搜索部队过来,见他身上只穿有短裤和背心,就把他当敌人打了一枪托。陈赓睁开眼睛偷看,见他们领子上都挂有红带子,知道是叶挺的部队,便高兴地说明自己的身份,这才被救了下来,并被送往广州的福音医院施行手术,总算保住了伤腿。在1932年9月鄂豫皖苏区新集以北战斗中,已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的陈赓,右腿膝盖处中弹负了重伤,组织上送他化装去上海治疗。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叛徒发现而遭到逮捕。不久,经过党组织和宋庆龄等人的营救,陈赓逃离了虎口。
王树声,1932年初在红四方面军进行的商潢战役中任红十一师师长,战斗激烈时,一颗子弹从他的肩胛打进去,从后腰穿出,差一点击中心脏。
十大将几乎都有改名的经历:
粟裕,幼名继业,原名多珍,字裕。17岁外出读书,即把字改成名,立志做“沧海一粟”,抱负远大。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