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通过中央喉舌自上而下进行社会治理的执政模式,究竟空间还有多大?可持续性还有多久?包括央视内部人在内,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思考。
一部分人自我阉割,通过内部学习强化自己和体制间的价值观认同,“真正理解了正面报道不仅仅是政治导向的要求,也是对中国现阶段社会的真实反映,还是绝大多数观众的要求。”另外一部分人则陷入几近人格分裂的挣扎。喻三龙感慨,央视最好的节目必须符合三个标准:“领导审片时找不到毙片的理由,在家里爱看,在公开场合也不方便表扬。”央视新闻频道一个在台内外都享有良好声誉的年轻女主持人,甚至把自己的MSN后缀设置成“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在央视业务楼一层的台史陈列室里,被传媒学者展江称为“标准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联播》现任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的照片,和另外两位在19年前离开《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薛飞、杜宪的照片并列在一排。这种似乎时空错乱的格局,仿佛是对上述复杂心态的一种不期而然的注释。
联播背后的新闻频道“二次革命”
作为最核心的垄断部分,《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安身立命的根基,某种程度上,央视其他新闻栏目都只是对《新闻联播》的补充,包括开播已近5年的新闻频道。
开办专门的新闻频道,一向被视为现任台长赵化勇接替杨伟光上台后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但自2003年5月1日开播已来,无论是圈内评价还是圈外影响上,新闻频道都乏善可陈,和开播时的预期相距甚远。央视索福瑞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央视16个频道中,新闻频道收视率长期徘徊在第九和第十名之后。
一个笑话是,根据央视新闻中心的统计资料,新闻频道是所有国家新闻频道中栏目数量最多的一个。大大小小29个栏目中,光新闻评论部就占据了16个栏目,陷入专题和消息分离,栏目和栏目隔绝,部门和部门各自为政的状态。
传媒学教授展江曾对新闻频道的开播寄予期望,认为新闻频道的成立与国家新闻政策的开放和新闻改革的深入密不可分,但5年的观察使他发觉,意识形态负担太重的新闻频道,过于回避最具生命力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而常常代以类似媒介事件的设置性直播,比如大江截流、水下考古等。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央视新闻频道陷入了一种“靠天吃饭”的怪圈,一方面是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嫦娥发射、十七大等大事频频的时候,新闻频道收视率明显占优;另一方面,一旦没大事,收视率立即低迷。新闻频道打出“有大事看新闻频道”的口号,马上碰到了“没大事新闻频道怎么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