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从保钓青年到蒋经国秘书(图)
相关标签: | [台湾] |
青年戎装马英九
从保钓青年到蒋经国秘书
1967年,念高三的马英九遵从父亲的嘱咐,从甲组(理工)转丁组(法政),从此走上了法律和政治的道路。次年他考上台湾大学法律系后,便开始崭露头角,先是担任大专军训集训班宣誓代表,接受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的“授枪”,这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令蒋印象深刻。集训结束后,马英九回到台大,旋即担任学生代联会秘书长,这被认为是国民党计划培植他成为学生领袖的信号。
这一推测在1971年的保钓运动中得到了印证。
那一年,马英九作为学生领袖获邀访美70天,在此期间,目睹了美国华人群情激奋的“保钓”抗议示威活动。回到台湾后,马英九和其他台大学生到美、日驻台“领事馆”抗议,宣读并递交了抗议书,一路上高喊“日本无理,美国荒谬”的口号。
可以说,“保钓”的经历成就了后来的马英九。1974年2月,当年参与“保钓运动”的学生领袖都取得了国民党中山学术奖学金,转赴美国深造。
在美留学期间,马英九加入了亲国民党的“保钓”运动学生组织,并在其机关刊物《波士顿通讯》任两年主编、三年主笔,由此逐渐引起国民党高层的注意。 1981年9月,从哈佛获博士学位半年后,马英九就成为“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蒋经国英文秘书,从此官运亨通。
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一呆就是7年,前两任分别是钱复和宋楚瑜。7年来,他深得蒋经国的喜欢,被称赞为“没有缺陷的年轻人”,经常以“英九”直呼其名,对其关心的程度“像对亲子一样”。1984年6月,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马英九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在国民党论资排辈的传统体制中,马英九以34岁即跃居要职,超越钱复、宋楚瑜等人,的确极不寻常。
相关报道: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