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成长”三部曲
2007年12月17日 09:59《党史文苑》 】 【打印
相关标签: [文革] [姚文元]

姚文元受审

由于有了“经验”,由于有了“资本”,姚文元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观察风吹草动,捕捉政治灵感。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震动全国的社论《这是为什么?》,拉开了全国反右派斗争的大帷幕。姚文元凭着灵敏的政治嗅觉,认为大显身手的机会又到了。6月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播出了姚文元的一篇“大作”,令全国震动,令上海震惊。

原来,5月25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并讲了话,新华社为此发了一条很短的电讯。《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都刊登了这一电讯。但在编排的技巧上各不相同,使用铅字和标题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本来,这样的编排在正常人眼里是正常的,不会去多想什么,而在不正常人的眼里就是不正常的,就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姚文元对照这三张报纸,写出了《录以备考———读报偶感》的千字文章,刊登在《文汇报》上。也许是合该姚文元走运,他的这篇文章又被毛泽东看到了,颇为赞赏,当即通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加编者按予以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摘要播发。如此一来,全国各地报纸也相继转载了这篇文章。

于是,姚文元作为一颗文坛“新星”,在全国名噪一时。从此,他官运亨通,一跃成为上海作协党组成员,反右派领导小组成员。

第三步,靠批《海瑞罢官》步入政界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政治上的得势,使姚文元的灵魂和人性都扭曲了。他想,自己是靠“棍棒”起家的,那么,就应该把“棒威”发扬光大。于是,他抡起棍棒,不管三七二十一,见谁都打,而且是越打越起劲:他打当代名流,如流沙河、徐懋功等;他打文坛老将,如冯雪峰、艾青、巴金、丁玲等。打完了今人,他还不过瘾,还不解恨,还要向长眠于地下的古人打去。海瑞,就是他棒打的重点对象。1965年11月10日,他又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长篇文章。

相关报道:

晚年周而复:憾事与恨事

震惊中南海 翦伯赞自杀之谜

曾庆红母亲回忆:曾山的“文革”岁月与含冤身死

前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华国锋与江青的较量(图)

华国锋忆粉碎“四人帮”:“他们没把我放在眼中”

吉林省原省长张根生谈华国锋

组照:华国锋在上世纪70年代

华国锋主动出击 抓捕“四人帮”决策揭秘

毛泽东临终遗嘱真相(组图)

江青:从秦城监狱到自杀身亡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