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中的圆明园修复:周恩来曾极力反对(组图)
尽管内部也存在争论,但是并不影响他们面对“废墟派”时的一致,那就是至少要复原圆明园中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
《规划》已定,争论未休
这场持续20年的争论并非只是书生意气的空谈。政府部门对于圆明园保护的规划逐渐明晰,1983年,圆明园获准被规划为遗址公园。17年后,《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公布。
《规划》中,修复圆明园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得到确认,此外还包括10%的古建。这足以让“整修派”无比振奋,更让他们振奋的是,上面提到的内容,被《规划》确定为“近期实施方案”。这就意味着,这些工作将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完成。
在一份施工造价表中,计划者甚至已为三大工程列出了详细的耗资——整修山形水系及植物配置预计投资1.5亿元;复建10%建筑预计投资8938万元。
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现实是,在这份《规划》出台之后,环保主义者异军突起,成为“废墟派”的新生力量,并且在“废墟派”的发言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分量。保护圆明园业已形成的即现有的生态成为他们的主要诉求,并且依托于这一诉求,他们反对《规划》中所列出的整修模式,并且希图动用一切力量改变《规划》的内容。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资料显示,圆明园内存在300多种野生植物、160多种鸟类,生态多样性非常丰富。如果按照《规划》,这些植被将荡然无存,这无疑将陷入一个怪圈,为了保护一种生态而破坏且是彻底地破坏一种业已存在的生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反思说,原来认为的恢复园内山形水系,到底是对遗址的摧残还是保护?之后,他更是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说:“我不赞成复建圆明园,也不赞成不注重历史遗迹保护与生态建设和谐地复建山形水系。”对于“整修派”而言,恢复山形水系和保持圆明园生态的矛盾很难调和。
尽管如此,2007年3月,圆明园西部的山形水系整修工程还是重新启动。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