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揭秘:毛泽东水晶棺制作内情(组图)
2007年11月08日 10:38新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当年曾参与研制毛泽东水晶棺、今年已70岁高龄的王佑釲先生撰文记述当年全国玻璃行业大会战研制水晶棺的过程,并对去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集中出现的一批有关水晶棺研制经过的回忆文章中的一些不实之说予以辨正。

技术人员集中组装水晶棺,右二为作者

今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三十周年了。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

毛主席逝世后,党中央决定在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称“一号任务”),建造水晶棺,将主席遗体长期保留下来,让后人永世都能瞻仰到他的遗容,缅怀其丰功伟绩。并专门成立了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统筹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各项工作,当时人们一般习惯性简称其为“九办”。

水晶和石英的化学成份都是二氧化硅。水晶是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硅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晶体,石英高温熔融会变成二氧化硅分子无序排列的石英玻璃。石英玻璃硬度高、结实牢固,热膨胀系数小,不易炸裂,耐腐蚀性高(除氢氟酸以外,不怕任何物质腐蚀),透光性好。世界上至今也没发现大尺寸的纯净无瑕的水晶,所以,过去一般所说的“水晶棺”,实际上就是光学玻璃(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份再加上其他金属氧化物高温熔化而成)的。当时世界上使用的“水晶棺”,实际上都是玻璃镶在金属框架中制成的,并不是真正的水晶棺。毛主席是一代伟人,应该让他老人家安息在真正的水晶棺中。

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水晶棺外型要庄重大方,气魄雄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要有可靠的安全性。从遗体长期保存的角度考虑,要求隔氧、低温,还要防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从材质和性能角度考虑,用石英玻璃制作水晶棺,再合适不过。

在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石英玻璃。全国玻璃行业的职工都希望参与研制水晶棺任务,为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作贡献。

石英玻璃的水晶棺研制难度比较大,又要求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安装完成,仅有11个月时间。经去上海、锦州等地实地考察,中央领导决定以北京六零五厂为主战场,邀请上海、锦州、武胜等石英玻璃厂,成都二零八厂石英车间工程技术人员来北京搞全国石英玻璃大板的大会战。

研制石英玻璃大板

1976年9月19日这天,原北京玻璃总厂厂长肖秧同志和原北京玻璃研究所所长景立柱同志让我去北京玻璃总厂一趟,他们让我用过去烧结红宝石的工艺,看能不能烧制石英玻璃。肖秧同志当时是“九办”的成员,同原北京市副市长韩伯平同志一起负责毛主席纪念堂设备组的工作。我1957年20岁时到北京玻璃总厂参加工作,1960年被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玻璃研究所担任技术员,6年后升任为研究所技术副所长,1970年,我被调到北京市第一轻工业局工作。我在北京玻璃研究所期间,景立柱同志是当时的所长,对我各方面情况都很了解,因此同肖秧同志一起,向组织上建议,抽调我参与到“一号任务”中。如今,老肖和老景同志均已过世,想来不胜唏嘘。

到总厂下属的六零五厂向杨光铎厂长报到后,在车间我又碰到了老厂长董云武、老技师沈志杰、石维成、傅书明、张德启、唐宝荣师傅,以及玻璃仪器厂支援过来的宗程远、李纪章师傅。虽然我已调离玻璃总厂多年,但师徒间感情很深,见面后都感到能参加水晶棺石英板的会战,又光荣又自豪,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

相关报道:

“四人帮”发难 毛泽东逝世讣告秘闻(组图)

误报为周恩来治丧 毛泽东逝世公开广播背后

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浪漫“试婚”(图)

毛泽东自传:一颗红星的幼年(图)

延安窑洞里的交际舞 毛泽东自称是常客(组图)

揭秘:毛泽东第一次带杨开慧回老家的故事 (图)

司徒美堂 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旁的“洪门大佬”

组图:毛泽东的十个儿女今何在?

原志愿军总部参谋口述:毛岸英死亡真相(组图)

毛泽东:鲁迅活着会怎样(组图)

揭秘: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何共同推荐邓小平(图)

回放: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组图)

王光美:文革“哄然而起”及毛泽东、刘少奇(图)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