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吧!中华宝藏丨4000年前的“猴赛雷” 揭秘古人追猴简史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站内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4000年前的“猴赛雷” 揭秘古人追猴简史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更追寻其背后那些让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始终璀璨的韧性、智慧与包容。快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大河网讯 这个清明假期,洛阳文旅又双叒叕杀疯了!三天狂揽游客近330万人次,各大文博场馆直接被挤成“网红打卡地”。谁说历史只能严肃脸?洛阳用实力证明,老祖宗的宝贝,也能让年轻人直呼“上头”。

今天的主角,是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的“反差萌担当”:一只指甲盖大小的骨猴。别看它迷你,可是实打实的“夏朝限定款手办”,4000年前的高奢微雕艺术,直接刷新你对远古时代的想象!

二里头“显眼包”

走进博物馆,一个放大镜展柜前围满了人。啥宝贝这么火?凑近一看:哇!这小猴也太Q了吧!

这只2.2厘米高的骨猴,出土于一座两岁儿童的贵族墓葬,用动物骨头精雕细琢,抛光到反光,抱膝蹲坐的造型仿佛在说:“本猴已乖巧.jpg”。在绿松石龙形器等“大佬”旁边,它凭实力成了夏代萌系文物的天花板,堪称这里最小的“镇馆之宝”。

这只“骨猴”外观呈现猴脸人身的艺术理念,体现了4000多年前的生物崇拜文化,像一个安静的“精灵”守护着小主人。专家表示,这件骨猴可能是贵族儿童的护身符或玩具,展现了夏代高超的微雕工艺,其制作需要经过选材、切割、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在4000年前堪称“黑科技”产品。

这只“小猴子”颠覆了我们对夏朝的刻板印象,在那个被认为充满神秘祭祀与青铜饕餮的时代,同样有穿越千年的童趣。

从商周手把件到战国皮带扣

你以为猴文化是《西游记》带火的?No,no,no~河南出土的文物告诉你,猴哥早就是古代“顶流IP”。

商代·战神的“猴玉”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浅绿色玉猴,4.6厘米高,圆眼大鼻、短尾压臀,细节拉满,可谓是商朝贵族的“猴系手办”,堪比现代奢侈品!

战国·潮男必备“猴皮带扣” ——安阳出土的猴形铜带钩,也就是古代皮带扣,灵猴造型+实用设计,战国猛男的时尚单品。

汉代·猴戏出道——南阳汉画像石里的驯猴表演,直接实锤:汉代人追猴戏,堪比现代人追爱豆!猴子追老虎的画面,隔着石头都能感受到欢乐。

古人爱猴,可不止因为猴的可爱。汉代人用“马上封猴”图案祈福升官,谐音梗老祖宗玩得6;淮阳“泥泥狗”里的猴面雕塑,暗藏远古生殖崇拜玄机;巩义石窟寺的猴子浮雕,演绎佛经故事,猴哥早就是“智慧担当”。

猴文化的多重含义与意味长久地影响后世,我们今天对于猴子的喜爱之情,其实早在千余年前就已定调。下次来河南逛博物馆,别忘了找找这些“文化猴”,它们是智慧、灵巧与活力的象征,是现代“锦鲤”般的存在。(赵檬 王怡潇 范弘烨)

微信图片_20250410141312.jpg

编辑:陈梦伊  审核 :郭同欢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