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有望变更大了!近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草案进行公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规划》在此基础上,扩大范围,规划统筹,总面积约535平方公里。
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包括虹桥主城片区及周边的长宁区新泾镇、程家桥街道,闵行区的新虹街道、华漕镇、七宝镇部分(0.3平方公里),青浦区的徐泾镇、华新镇部分(2.6平方公里),嘉定区的江桥镇、真新街道部分(0.3平方公里)。总面积约535平方公里的全新区域,增加了虹桥镇街道、梅陇镇街道、古美路街道、梅陇镇、七宝镇、莘庄镇、九亭镇、新桥镇、泗泾镇、洞泾镇、中山街道、佘山镇、夏阳街道、赵巷镇、香花桥街道、重固镇、华新镇、白鹤镇、安亭镇、南翔镇、桃浦镇、长征镇、真新街道、真如镇、长征镇、北新泾街道等街镇的全部或者部分。
在空间结构方面,按照《规划》,535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将形成“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的整体格局。一核,聚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打造国际级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两轴,依托延安路——崧泽大道和嘉闵高架,分别形成虹桥东西门户轴和虹桥南北发展轴;四片,轴线两侧构建凤栖创新片区、云麓科创片区、临空示范片区、徐闵数智片区等四个功能片区,打造国际化城区和高品质产业集聚区;五带,依托吴淞江——苏州河、淀浦河、油墩港、通波塘和外环绿带塑造五条结构性生态绿带;三湿,沿生态绿带营造凤栖、崧泽、云麓三片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空间;八组团,围绕核心区、重点产业功能、重要湿地等特色节点,形成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八个组团。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到的“五带”“三湿”,在这片535平方公里的区域,充分发挥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保护上海西部特色化的水网系统和地域特征,整体构建起湿地入城、蓝绿绕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都市格局。
另外,《规划》提到至2035 年,规划范围内规划常住人口约341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64 平方公里。为此,《规划》在这片区域布局了“2+9+6+N”的公共中心体系,以进一步优化地区空间结构,提升城市能级,为建设高品质城区夯实基础。
“2”即规划2处城市副中心,包括虹桥主城副中心、莘庄主城副中心。其中,虹桥主城副中心将致力于引领虹桥主城片区的功能核心,集聚高端商贸、会展和贸易功能。莘庄主城副中心则将着力培育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核心功能,形成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
“9”即规划9处地区中心,包括南翔地区中心、华新地区中心、前湾地区中心、江桥地区中心、真北地区中心、赵巷地区中心、徐泾地区中心、七宝地区中心、佘山地区中心。
“6”即在城市副中心和地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功能特色,规划6处专业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凤栖专业中心、崧泽专业中心、云麓专业中心、桃浦专业中心、临空专业中心、 漕河泾专业中心。
“N”即N处社区中心,以完善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社区中心建设,实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均好性和精准性。
记者注意到,《规划》的这片区域还要全面提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品牌。具体来说,以生态廊道为基底,布局为长三角服务的高等级文化设施;沿吴淞江两岸布局高等级体育设施,引入国际化赛事活动;围绕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打造全球顶尖临床医疗集群;规划多个高等院校选址,围绕凤栖湿地、云麓湿地打造科研集聚区,构建产—学—研联动的创新生态;提供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和基础教育服务,满足多样化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